痰多、咳嗽三年余.ppt.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痰多、咳嗽三年余.ppt.ppt

名师垂教 痰多、咳嗽三年余 病案 张某,男,36岁。1982年2月来诊。 该患常觉喉中痰涎不绝,必咳之使出而后快。但每次只能咳少量痰涎。咳后稍舒,而稍过片时又觉喉中不畅,仍需再咳。这样就致每日咳声不绝,已经三年多了。 询其发病之原因及病程经过,患者言,大约3年前的冬季,因感冒而咳嗽较重,由于治疗不当,一直淹缠2、3个月咳嗽不愈。当时的症状是,干咳无痰,有时有少量粘痰,咳声重浊,常觉身上发冷,不热不渴,不烦不躁,大便如常,小便清利而无赤涩热痛之症。咳嗽每于遇风冷及早晚起床睡觉时加重,甚或出现连续性咳嗽。虽服用一些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甘草片、咳必清、麻杏止咳片、川贝精片、蛇胆陈皮末等药物,效仍不佳。后求治于一 位老中医,认为是肺阴不足,燥热咳嗽,服了几剂汤药,又用过5盒百合固金丸。服药月余后,咳嗽未见好转,又觉胸中满闷,脘腹痞胀、大便溏薄,喉中觉得有痰涎,咳之不尽。天长日久,习以为常。三年来,并无宁时。每于阴天寒冷或感冒时、咳嗽更重,如在夏季或处温热之处则减轻。 视其口唇淡润,舌质色淡肥大湿润,舌苔白滑,脉象沉弦。 据其现有症情及整个病程,考虑此证当为寒饮阻肺,拟先用辛温燥剂以温肺化饮,暂不用止咳之药。为其疏方: 桂枝10g 麻黄5g 干姜10g 半夏15g 五味子5g白芍10g 细辛5g 甘草10g 茯苓15g 陈皮10g 水煎3次,分3次服,日服2次。 5剂后,自觉胸闷略轻,喉中痰涎稍少,咳嗽也随之减少。又5剂后,证又见轻。 考虑此患病程较长,非旦夕可愈,又将上方略为增减: 桂枝10g 干姜10g 半夏15g 五味子5g 白芍10g甘草10g 细辛5g 茯苓15g 白术15g 陈皮10g 山药25g 上方5剂,干燥后,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日服3次。 上药大约一个多月服完,喉中痰涎明显减少,咳嗽大减,每日只能咳十几次,每次一二声,胸闷、脘痞腹胀基本消失,大便已正常。 又用上方5剂做成丸药,服后诸症基本消失。 问题1 请老师谈一下辨治此证的思路。 答案 此患3年前所患之感冒咳嗽,很可能由风寒犯肺所致。从其发病季节来看,时值冬季气侯寒冷之时,东北地区每年冬季此类病证相当多见。从症状来看,患者一直感觉身上发冷,不热不渴,不躁不烦,小便清利,毫无热象可察。其干咳少痰,咳嗽声重,为风寒咳嗽之重要特征。二三个月不见化热之变,遇风冷则咳剧,而居处温暖之处则咳轻,都说明其证为肺寒咳嗽。再从其所服用之药来看,如银翘、桑菊、麻杏甘石片、川贝精、蛇胆陈皮末等,无一不是寒凉之品。以寒治寒,无怪乎其无效可言。 由风寒犯肺所致的肺寒咳嗽,虽然有些患者由于治疗不当,有迁延于整个冬季之可能,但也每多随着春季的到来,气温之逐渐转暖,而渐趋减轻,以至痊愈。而如此患者一直三年多不愈,且常喉间痰涎 源源而来,必咳之使出而后快,而咳痰之后不久,痰涎又来,可能与曾经误认此证为阴虚肺燥而投以滋阴润肺之药有关。患者虽不曾谈及当时所用汤剂之药物,但据其随后所服之百合固金丸推测,其所用之汤剂,可能为由如二冬、二地、二百合、玄参之类的药物组成。当时所以能将此证误认为阴虚燥咳,可能一是由于咳嗽时间较长,二是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致。 本为肺寒咳嗽,又投以寒凉滋润之品,何异雪上覆霜?宜其肺阳重被寒凉所遏,而滋润之品又足以生痰致饮。故其咳终无宁日,虽已3年,仍无化热之象。 此证咳是标,痰涎上泛是致咳之因,而脾肺阳气被寒润所伤,气化郁而不宣则又为痰涎之本。故治疗此证,当用辛甘温燥宣通之品,宣畅肺脾之阳气而化饮。应当明确的是,治疗此证时,不应只顾及于肺,而遗忘了中焦脾气。因寒凉滋润之品不仅困遏 了肺阳,而同时也伤害了脾阳。“脾喜暖而恶寒,土恶湿而喜燥”。(《景岳全书》)中焦阳气被寒湿困阻,阳气升降之机失宜,故出现脘痞腹胀,大便澹薄之症。因而在治疗此证之时,又适当的应用了温运中焦之阳气的药物。 第一张处方,为小青龙汤加茯苓、陈皮。第二张处方为前方去麻黄加白术、山药。 小青龙汤原为温肺、下气、化饮之方,主治寒饮喘咳。是以方中以桂枝、麻黄、干姜、细辛、半夏等辛宜温燥,畅达阳气而温化寒饮之药物为主。第二方经过增减,实寓二陈、苓桂术甘、桂苓五味甘草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方。“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张氏医通》)上方不仅能温煦上焦之阳气,也能温中焦之阳气,使阳气渐充而宣畅,则寒邪自去而痰饮自化。痰饮化而不再上泛,故不治咳而咳自止。 问题2 书中有言,脾肺二家之痰不可混治,一治以温燥,一治以清润,与此证之治疗是否不符? 答案 书中确有此说,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就明确的说过:“脾肺二家之痰不可混治。脾为湿土,喜温燥而恶寒润,故二术、星、夏为要药,肺为燥金,喜凉润而恶温燥,故二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