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的结构(上课专用)-修改汇编.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食物的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类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 海洋中的鱼类具有 垂直分层现象 B 此图表明鱼类对食 物的竞争状况 C 此图表明海洋中鱼 类的捕食状况 D 此图表明海洋中 鱼类的共生关系 海洋中鱼类食物的分布 浮游生物 底栖生物 潜底动物 种群数量 甲 乙 丙 D 1、群落的物种组成 2、种间关系 ①竞争 ②捕食 ③寄生 ④互利共生 3、群落的空间结构 本节小结:   一、群落的概念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①垂直结构 ②水平结构 §3.群落的结构 一、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回顾种群的概念) 研究池 塘群落 种群种类 优势种群 群落演替 种间关系 群落的 空间结构 种群位置 池塘的范围和边界 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群落的结构特征: 群落的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 群落空间结构 三、群落的物种组成: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1、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不同,即:丰富度不同。 特点: 2、不同群落的优势种群不同。 思考:种群是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 鱼市场中所有的鲤鱼是不是一个种群? 种群不是个体的简单叠加,它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 四、生物间关系 (一)种内关系 1.种内互助 2.种内斗争 思考:群落是不是种群的简单叠加? 如动物园中,企鹅、斑马、大象等生物? 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不论多少,都不是随机地聚集在一起的,而是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种间关系: P73(图4-10) 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 阅读P72-73,资料分析,讨论: 讨论1:资料1中,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是什么关系? 1)概念: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这样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之间的关系叫~ 1.竞争 2)变化曲线: 生存能力不同 生存能力相同 讨论2:这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什么? 2.捕食 1)概念: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这样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 讨论3:雪兔和猞猁的种间关系是什么? 讨论4:如果没有猞猁,雪兔的数量将会有什么变化,这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么? 植物→雪兔→猞猁之间保持相对稳定,可以使得另一些以植物为生的动物数量及其食物链相对稳定,因而整个群落可以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变化曲线: 两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种群数量一般处于动态平衡。 讨论5:分析这两个种群的数量波动,能发现什么规律? 如何判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 被捕食者:数量多、先增加、先减少者 捕食者:数量少、后增加、后减少者 生物数量 时间 A B 菟丝子与豆科植物什么关系? 例如: 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 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B A B A 寄主 寄生者 3、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生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体表寄生 体内寄生 两者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豆科植物和根瘤菌 地衣(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 ) 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这样的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叫~。 1)概念: 2)实例:地衣,大豆与根瘤菌,人与大肠杆菌 种群数量 时间 特点:如果彼此分开, 至少一方不能独立生存 3)变化曲线: 4.互利共生: 同生死,共命运 1.下列不属于池塘群落水平研究的主要问题 ( ) A. 池塘中有多少个种群,哪些是优势种群 B. 各种群之间的关系及空间结构 C. 群落的演替 D. 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 巩固练习 2、一片草原上的全部黄羊和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在生态学上分别称为( ) A.种群和群落 B.种群和生态因素 C.群落和种群 D.群落和生态因素 D A 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C 4、大.小鲈鱼高密度混养,蚜虫与草,蝗虫与草,这些生物之间的关系依次为( ) A.种内斗争、捕食、捕食 B.捕食、捕食、捕食 C.种内斗争、寄生、捕食 D. 捕食、寄生、捕食 C 5. 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 ) A 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