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次2008级第二节呼吸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案例.ppt

2次2008级第二节呼吸系统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1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左侧液气胸(图) 气胸-压缩的肺边缘 压缩肺边缘 液气胸 一、异常X线表现(16) ㈣胸膜病变 3.胸膜增厚、粘连和钙化(pleural thickening, adhesion and calcification):局限增厚粘连胸膜钙化 4.胸膜肿瘤(pleural tumor):半球形、扁丘状或不规则,密度均匀,边界清楚 胸膜增厚、粘连和钙化(图) Calcification 一、异常X线表现(17) ㈤纵隔的改变 形态改变;密度改变;位置改变 形态的改变: (一)纵隔增宽:脓肿、炎症、肿瘤、出血及脂肪组织增加均可使纵隔增宽;主动脉瘤及肺动脉瘤 也可。 影像表现:纵隔增宽,不同原因,其影像特征不同。 (二)纵隔气肿(mediastinal emphysema) 原因:气管、支气管损伤是发生纵隔气肿的常见原因,创伤及手术后;肺囊肿、大泡或空洞及肺气肿的肺泡破裂;食管破裂等。常与气胸或皮下气肿并存。 影像表现:纵隔内条带状气体影及伴随原因相应的征象。 位置的改变 1、向健侧移位:胸腔积液、气胸、较大肺肿瘤、胸膜肿瘤、巨大纵隔肿瘤等。 2、向患侧移位:肺不张、肺硬变、广泛性胸膜肥厚,肺切除及胸改术后。 3、纵隔疝:一侧肺气肿时,过度膨胀的肺组织连同纵隔同时向健侧移位,称为~。好发在---? 4、纵隔摆动:支气管异物引起一侧主支气管不完全阻塞时,两侧胸腔压力失去平衡,呼气时,纵隔向健侧,吸气时,恢复原位,称为纵隔摆动。 纵隔血肿 纵隔增宽-胸腺瘤(图) 一、异常X线表现(18) ㈥横膈病变 形态改变;位置改变;运动改变 形态改变 1、幕状粘连: 2、限局性膈膨出: 3、肿块: 4、膈平直: 位置改变: 升高: 降低: 运动改变: 减弱或消失: 矛盾运动: 膈膨隆 总结与思考: 结合病理改变理解影像的基本变化。 了解基本病变的常见疾病。 思考相应影像变化下的临床症状。 云雾、云絮、斑片、大片、团片 ①、少量(250ml): ? 患侧膈肋角变钝; ? 深呼吸气时,可随呼吸上下运动; ? 侧卧水平透照时,可见沿侧胸壁内缘的带状密度增高影。 ? B超、CT、MRI对少量积液敏感。 少量游离性胸腔积液-患侧膈肋角变钝。 少量胸腔积液 ②、中等量积液表现: ? 患侧肺野下部呈 外高内低边缘模糊的弧线影,密度外高内低,下高上低。 ? 膈肋角消失,膈肌界限不清; ? 纵隔向健侧移位。 中量游离性胸腔积液-外高内低边缘模糊的弧线影。 胸腔积液(中量)。 卧位胸腔积液 左侧胸腔中等量积液(图) ③、大量胸腔积液影像表现: ? 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性阴影; ? 纵隔向健侧移位; ? 肋间隙增宽; ? 横膈下降。 大量胸腔积液-患侧肺野呈均匀致密性阴影。 一、异常X线表现(14) ㈣胸膜病变 1.胸腔积液 ⑵局限性胸腔积液(local pleural effusion) 包裹性积液(encapsulated effusion) 叶间积液(interlobar effusion) 肺下积液(subpulmonary effusion) 1、包裹性积液: ?发生于前后胸壁的包裹性积液,胸部正位片时,表现为患侧肺野呈片状密度增高影,其中可见重叠的肺纹理影像。 ?在侧位或切线位片上,表现为自胸壁向肺野突出的半圆形或扁丘状阴影,其上下缘与胸壁呈钝角,边缘清楚,密度均匀。 ?发生于侧后胸壁的包裹积液,在切线位上表现同? 包裹性积液-左侧后壁。 左侧胸壁包裹性积液 ②、叶间积液: ? 表现为叶间裂隙处的梭形致密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梭形阴影的两尖端与叶间裂相连。 ? 大量叶间积液时,表现为叶间裂隙的球形阴影; ? 游离积液进入叶间时(斜裂下部)表现为尖端向上的三角形阴影。 叶间积液-斜裂 叶间积液的各种表现。 叶间积液—斜裂处的梭形致密影。 叶间积液伴左侧包裹性积液。 叶间裂胸腔积液(图) ③、肺底积液: 患侧“膈肌圆顶”最高点偏外1/3,膈肋角锐利;右侧肝下界位置正常;病人向患侧倾斜时,可见游离积液征象;仰卧位透视或摄影,可见患侧肺野呈均匀密度增高影,膈肌位置显示正常;B超、CT或MRI可发现少量肺底积液。 (正立位) 肺底积液- “膈肌圆顶”最高点偏外1/3。 (正卧位) 肺底积液 ④、纵隔包裹性积液:液体聚集在纵隔胸膜与脏层胸膜之间。 表现:两上纵隔胸膜积液时:表现为两上纵隔旁呈尖端向上的三角形影,中等量或大量时,阴影外缘可呈弧形突出或呈分叶状,侧位片时,前上纵隔或后上纵隔密度增高,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