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2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2概要

5预防感染;长期置管者,每周更换无菌引流袋1-2次。引流管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消毒,管周垫无菌纱布,防止胆汁浸润皮肤引起红肿,糜烂。行T型管造影后,应立即接好引流袋进行引流,以减少造影剂对胆道的刺激和继发弹道感染。 拔管指征: 无腹痛、发热,黄疸消失,血象正常; 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ml/日、清亮无脓液、结石、沉渣、异物等; 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 夹管试验无不适; ?夹管试验: 开始时:每日2~3小时,逐步延长时间至全天 ※T管造影后应开放引流2日,使造影剂完全排出,避免逆行感染 健康教育 1.选择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餐前,便后洗手,水果等彻底清洗后再食用。 3.带T形管出院的病人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妥善固定引流管,按时更换引流袋,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腹腔引流管 普外科手术后,在切口内和腹腔内,常常要放置引流管,以引流出切口内、腹腔内积液,利于观察病情变化及切口的愈合。 妥善固定? 术后患者安返病房,应妥善固定各引流管所接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临床上我们通常将胃肠减压管的负压吸引器放置于一无色透明塑料袋里,将袋子系于枕头口的绳子上,或者系于上衣纽扣上,这样可以防止半卧位的患者胃管自行脱落。医嘱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起身时松开袋口,取出负压吸引器,防止脱落,翻身时亦应注意;一般的切口负压吸引球,理顺引流管,将引流球放置于切口旁;对于腹腔引流管所接引流袋我们通常用小别针将引流袋别于床单边沿或用绳子系于床边的小孔上,接负压吸引器的直接将其放于引流口旁。带有多根引流管者,应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并贴于引流管上以利辨认 。 ????? 保持通畅? 各引流管妥善固定后应定期检查有无受压、扭曲或堵塞,以保持引流通畅。受压和扭曲者予解除,堵塞者可由上至下挤压引流管,如仍不通畅应视病情并遵医嘱予生理盐水冲洗。 ????? 观察? 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并记录。发现异常应通知医生。如大量血性液体引流出为出血;引流出混浊伴脓栓为感染;引流液逐日减少为好转,逐日增多应查明原因;失血的患者留置尿管引流尿液少,提示失血严重致肾血管灌注不足,可协助判断是否发生休克及其严重程度。 ????? 更换? 每日更换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以便辨认每日引流液颜色、性状和准确计量,防止连接处血块等堵塞。 ????? 无菌? 更换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应遵守无菌操作原则,行走时引流袋应低置于引流管口出口 。 胸腔闭式引流管 主要目的是排出胸膜腔内的气体、渗液、血液;重建胸内负压,保持纵膈的正常位置;促进肺复张。 1)保持管道密闭和无菌,使用前检查管道装置的密闭性,胸壁伤口引流,用无菌油纱布包盖严密。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应用双重钳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若引流管从胸腔脱出,应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后覆盖凡士林纱布,并通知医生处理。 2)保持引流通畅:随病人呼吸,水封瓶中引流管内的水柱液面会上下波动,平静呼吸时在4~6厘米水柱左右。注意观察水柱的波动幅度,避免引流管扭曲、打折。经常由近及远挤压引流管。若水柱突然不动则提示有阻塞物。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通过观察,有助于了解和判断胸腔内脏器的病理改变和治疗效果。一般开胸术后24小时内胸腔引流的血性液不超过500毫升,以后引流液递减、色泽变淡。若引流量持续或进行性过多且色泽鲜红,要警惕活动性出血,应严密观察并及时通知医生。 4)防止逆行感染:保持水封瓶应置于胸腔水平以下60厘米左右,病人活动时避免提高引流瓶使引流液逆流。定时倾倒引流瓶中的液体并更换生理盐水为底液,严格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5)观察并记录引流气体的情况:气胸病人置管后胸膜腔内的气体逐渐引出,积气较多时平静呼吸水封瓶中即有气泡溢出,以后逐渐减少,仅在深呼吸甚至咳嗽时才有气泡溢出。 6)拔管:置管48~72小时后,引流通畅,水柱波动幅度变小,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淡,24小时引流液小于50毫升,脓液小于10毫升,无气体溢出,病人无呼吸困难,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可拔除引流管。拔管时嘱病人深吸气后屏气,协助医生迅速拔管并用凡士林厚纱布覆盖引流口,用胶布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皮下气肿、切口处漏气及渗液等。 谢谢! 外科常见引流管护理 外三科 季晓燕 外科引流技术 引流:将器官、体腔或组织间液排出体外或引离原处的方法 引流的目的 排除脓肿或其它化脓性病变的脓液或坏死组织 预防血液、渗出液或消化液在体腔内蓄积,预防继发感染、组织损害 促使手术野死腔缩小或闭合 解除胆道、消化道的梗阻症状 外科引流的作用原理 吸附作用 导流作用 虹吸作用 消化道的蠕动作用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