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热系数测试实验概要
材料导热系数测试实验
石墨烯
导热系数
导热系数,又称热导率,是表征材料导热能力的物理量,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温度变化产生的,垂直于均质材料表面方向的,单位厚度、单位面积上通过的恒定热流。单位是W/(m·K),导热系数必须与其被测量的条件相联系,如温度、压力、材料组分系数、试样的方向性和定向性。
随着新型材料的兴起,对于导热系数的测量需求越来越多,而对于导热系数各种实验测量方法的研究也日益增多
瞬态热线法与其它常用测试方法相比,在测试准确度、测试速度方面都具有优势
1.瞬态热线法原理
瞬态热线法是利用测量热丝的电阻来测量物质导热系数的,基于1976 年Healy JJ 提出的理论,其理想模型为:在无限大的各向同性、均匀物质中置入直径无限小、长度无限长、内部温度均衡的线热源,初始状态下二者处于热平衡状态,突然给线源施加恒定的热流加热一段时间,线热源及其周围的物质就会产生温升,由线热源的温升即可得到被测物体的导热系数。其控制方程是简单的傅里叶方程:
T 为温度,t 为时间,a 为被测物质的热
扩散系数,a = λ /ρCp,λ 为被测物质的导
热系数,ρ 与Cp 分别为被测物质的密度和
定压比热容。
由上式可知,在 r = r0 处的热线温升与时间的对数成线性关系,因此可以分别从ΔT~lnt 线性关系的斜率A 和截距B 得到导热系数和热扩散系数,即:
(4)
利用瞬态热线法进行导热系数的实验研究,正是基于式(4)进行的。
从式(4)中可以看出,只需要知道加到热丝上的单位长度的加热功率以及热丝受热后引起的温升与时间的对数关系,就可以求得导热系数。
2.TC 3000 系列导热系数仪
包括测试主机、传感器、测试软件(Hotwire3.0)
操作方便,测试范围广
3.操作步骤
3.1准备试样
对于块状或片状样品,需要准备两块相同材质的样品;
样品的最小厚度应大于0.3mm,最小边长大于2.5cm,即保证样品将传感器完全覆盖,两块式样尺寸可不一致、边界可不规则;
需要保证样品与传感器的接触面尽量平整光滑。
3.2仪器连接
将USB借口连接至计算机;
将传感器连接器连接到测试主机后面面板的传感器端口上并旋紧;
分别连接测试主机和测试计算机电源线,先打开测试主机的电源,然后打开计算机的电源。
3.3固体试样
取其中一块式样置于平整的桌面上(为保证样品的整洁,可事先在桌面上放上一张干净的A4纸)。
将传感器平放于样品上,保持传感器平整,传感器不能偏离试样。
将另一块实验样品完全覆盖在传感器上,
两块样品不得偏离传感器,确保样品和
传感器表面之间无空气间隙,以尽可能
减少接触热阻。
用配套的500g砝码压住试样和传感器。
4. 实验测量
启动Hotwire 3.0测量软件;
温度检测:点击“热平衡监测”按钮,监测被侧样品与传感器的温度,但温度波动度小于±50mK/5分钟的时候,可以结束监测,进入导热系数测量;
导热系数测量:点击“导热系数测量”按钮,选择合适的测试条件,包括测量电压、采集时间、连续采集次数和多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常规默认即可);
多次测量结束后,软件会自动计算出结果和多次测量的偏差,并展示在分析界面上,可以导出数据或保存;
测量结束后,将样品回收,将传感器表面擦拭干净,收回保护套中;
关闭测量主机和电脑的电源,实验结束。
5. 实验样品
1. 固体:有机玻璃、硼玻璃、不锈钢
2. 液体:硝酸盐溶液
3. 粉体:LaNi0.4Fe0.6O3 (LNF)粉体
6. 数据处理
测出上述样品的导热系数
7. 思考题
1. 实验中外加电压和材料导热系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如何根据实验前对材料导热系数的估值来选取合适的电压?
2. 实验中测试的导热系数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什么情况下测试出的导热系数会偏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