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流行无线技术专题 无线宽带技术 元老贵族—802.11家族谱 IEEE802.11是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1997年制定的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主要用于解决办公室局域网和校园网中的用户与用户终端之间的无线接入。 802.11业务主要限于数据存取,传输速率最高只能达到2Mbps。由于它在速率、传输距离、安全性、电磁兼容能力及服务质量方面均不尽人意; IEEE又相继推出了802.11b和802.11a、g等一系列标准。 系列之间技术差别主要在于MAC(Medium?Access?Control,媒介访问控制)子层和物理层。(注:802.11协议只规定了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的物理层和MAC层,其MAC层利用载波监听多重访问/冲突避免(CSMA/CA)协议。 在物理层,802.11定义了三种不同的物理介质:红外线、跳频扩谱方式(FHSS)以及直扩方式(DSSS)。) IEEE802.11b标准 IEEE802.11b(Wi-Fi)使用开放的2.4GHz直接序列扩频(DSSS),最大数据传输速率为11Mbps。 使用动态速率转换,当射频情况变差时,可将数据传输速率降低为5.5Mbps、2Mbps和1Mbps。 且当工作在2Mbps和1Mbps速率时可向下兼容IEEE802.11。 IEEE802.11b的使用范围在室外为300米,在办公环境中则最长为100米。 工作模式基本分为两种:点对点模式和基本模式,点对点模式是指无线网卡和无线网卡之间的通信方式。基本模式是指无中心自组网(Adhoc)或无线网卡与接入点(AP)的通信方式,这是IEEE802.11b最常用的方式。 IEEE802.11b标准 802.11b 把2.4GHz 频段划分成14个带宽为22MHz的信道,每一个信道的间隔为5MHz。邻近的信道互相重叠。当两个信道之间的间隔达到25MHz 时,信道才不会互相重叠。 美国和中国的标准是使用第1~11信道,在一个范围内同时使用3 个信道时,只有使用第1、6、11信道是互相不重叠的。利用这3 个信道,覆盖区域可以消除所有信道重叠现象和覆盖区域的间隙,而且不会产生辐射干扰现象。 中国信息产业部无管局规定了2.400~2.4835GHz 频段的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主要技术指标,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为:当天线增益<10dBi 时,不大于100mW或20dBm IEEE802.11b标准 AP (Access Point)无线接入点作用类似一个无线HUB(集线器)可以组成一个无线局域网 同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存在多个AP,使用不同的信道。 所有工作于同一个AP下面的无线网卡共享11M带宽。 采用分时共享方式 IEEE802.11a标准 IEEE802.11a工作在5GHz?U-NII频带 物理层速率可达54Mbps,传输层可达25Mbps。采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的独特扩频技术; EEE802.11a在使用频率的选择和数据传输速率上都优于IEEE802.11b,不过其芯片还没有进入市场加之设备昂贵、不兼容IEEE802.11b、空中接力不好和点对点连接很不经济,不适合小型设备。 相比而言,业界非常看好IEEE802.11b ,因此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IEEE802.11g标准 依然工作于2.4GHz频段,是对802.11b的提速 物理层速率从11Mbps提到54Mbps 兼容802.11b接入 支持DSSS和OFDM,是目前最普及的标准 108Mbps的无线路由器 依然工作于2.4GHz频段,兼容802.11g,尚处于厂商级别标准,非国际标准 物理层速率从54Mbps提高到108Mbps 主要技术: Super G:主要依赖于硬件压缩 AirPlus Xtreme G :是D-Link专有技术 无线倍驰:是双路无线传输技术 其他802.11x标准 802.11c为MAC/LLC性能增强;801.11d对应802.11b版本,解决那些不能使用2.4GHz频段国家的使用问题; 802.11e则是一个瞄准扩展服务质量的标准,其分布式控制模式可提供稳定合理的服务质量,而集中控制模式可灵活支持多种服务质量策略; 802.11f用于改善802.11协议的切换机制,使用户能在不同无线信道或接入设备点间可漫游; 802.11h可用于达到比802.11a更好地控制发信功率(借助/PC技术)和选择无线信道(借助动态频率选择技术DFS),而与802.11e一道可适应欧洲的更严格的标准; 802.11i及802.1x主要着重于安全性,802.11i能支持鉴权和加密算法的多种框架协议,支持企业、公众及家庭应用,802.1x的核心为具有可扩展认证协议EAP,可对以太网端口鉴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