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一)单元教学信息一.docVIP

中国古代文学(一)单元教学信息一.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一)单元教学信息一.doc

《中国古代文学B(1)》单元辅导(1) (转引自中央电大网韩传达老师研讨稿) 相关教学重点及辅导:   1、《诗经》的思想内容:   《诗经》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祭祀诗:祭祀诗是指《诗经》里歌颂奠祭周人祖先的祭祀乐歌,有着较浓厚的宗教气氛和道德说教。这些诗往往宣扬周王的美德和文治武功,即所谓“美盛德之形容”者和“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主要存在于《诗经》的“颂”诗里,前者的代表作有《周颂》里的《维天之命》、《臣工》等,后者有《周颂》里的《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   (2)赞颂诗:赞颂诗是指《诗经》里赞扬歌颂的诗篇。其赞颂的对象较为复杂,有赞美祖先功德的,有歌颂将军出征武功的,有称颂某种品德或技艺的,也有称赞男女的美丽的。这类诗篇主要集中在二“雅”里。最有特色的代表作有“大雅”里的《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五篇叙事性的诗篇。   (3)怨刺诗:由于西周末年政治黑暗,一些公卿贵族和中下层官吏写下了一批感叹时艰、揭露时弊、讽刺朝政的政治讽刺诗,这就是怨刺诗。《大雅》、《小雅》和《国风》里都保存着一些怨刺诗。如《大雅》的《桑柔》、《瞻卬》、《民劳》,《小雅》的《正月》、《十月之交》、《北山》、《巷伯》和《国风》里《魏风》的《伐檀》、《硕鼠》、《秦风·黄鸟》,《邶风·新台》,《陈风·株林》等。   (4)、婚恋诗:《诗经》的婚恋时就是歌唱男女爱情和婚姻的诗篇。《诗经》的反映婚姻和爱情的诗篇相当丰富多彩,几乎囊括了婚姻和恋爱的各个阶段和各个方面,其中有许多传世佳作,为历代读者所传诵。著名的婚恋诗有《周南》的《关雎》、《汉广》,《秦风·蒹葭》,《陈风·月出》,《王风·采葛,《召南·野有死麇》,《卫风·木瓜》,《邶风·静女》,《郑风》的《将仲子》、《女曰鸡鸣》、《风雨》、《溱洧》等。   (5)战争徭役诗:战争徭役诗就是表现战争与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和对生产造成巨大破坏的诗篇。这是《诗经》中最有现实意义的作品。优秀的代表作有《豳风》的《东山》、《破斧》,《小雅·采薇》,《唐风·鸨羽》,《邶风·式微》,《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 2、《诗经》的艺术成就:   《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诗经》中的诗篇具体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丰富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如《小雅·十月之交》,《豳风·七月》等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为我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奠定了优良传统。   (2)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以抒情写志,刻画人物。《诗经》中的许多诗篇常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刻画人物的心理和情志,往往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小雅·采薇》、《秦风·蒹葭》、《陈风·月出》等都是借景抒情、以景写志的佳作。   (3)以四言为主体的诗歌形式。   《诗经》中的多数诗篇常采用四言的语言形式。但是,《诗经》的语言形式又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除了主体的四言之外,还杂有二言至八言的句子,这就为我国古代诗歌的语言形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榜样。后来的五言、七言等形式的产生应该说都受到了《诗经》的启发和影响。   (4)重章叠句的形式。诗经是劳动人民自己唱出的,为了便于流传要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这种形式也是有多种形式的,有的是前后的章字句几乎相同,只改变了几个字;有的是第一、第二章是重章叠句,后面又不重章叠句。它采取哪一种重章叠句的形式,往往是跟内容相关的。关于重章叠句在此我们也不多讲了,大家可以看教材。   (5)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是古人对诗经艺术手法的总结。关于什么是赋、比、兴,以及赋、比、兴手法的具体应用,教材里面都有详细的讲述,在这里我们就不多讲了。 3、如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分析《诗经·秦风·蒹葭》?(说明:本段文字只是举例,其实各人有不同的理解。以下凡是此类文字,同此,不再说明。)   《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古人对这首诗的主旨有许多曲解。《毛诗序》说:“刺(秦)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朱熹《诗集传》说:“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他顾及到诗的内容,但不敢明指是情诗。清方玉润解诗一般比较通达,但也说这首诗是“惜招隐难致也。”并进而申其说曰:“盖秦处周地,不能用周礼。周之贤臣遗老,隐处水滨,不肯出仕。诗人惜之,托为招隐,作此见志。”(《诗经原始》卷七)他比朱熹更谨慎,干脆又回到了《毛诗序》的立场上去了。我们抛开古人的曲解和穿凿附会,细读全诗,无论是从诗的内容或情感上认识本诗,它都纯然是一首怀人的情诗。诗中反复咏叹的“伊人”就是诗人苦苦相恋相寻的心上人。虽然他“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但由于“道阻且长”、“

文档评论(0)

275243314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