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高县晚稻穗颈瘟重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doc
上高县晚稻穗颈瘟重发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 要:江西省上高县属双季稻高产区,穗颈瘟是当地主要的病虫害之一,重发年份往往造成严重减产;多年来发生程度一般早稻重于晚稻,2015年晚稻穗颈瘟重发生少有现象,程度比当年早稻重两级。该文通过对比近年来当地种植区域穗颈瘟发生概况和差异性,总结了2015年晚稻穗颈瘟发生点多面广、程度重、发病品种多、暴发期集中、损失大等特点,综合分析了发生因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关键词:晚稻瘟颈瘟;发生特点;发生原因;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2-0079-02
上高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属双季稻高产区,全县耕地面积2.7万hm2,水稻播种面积4.0万hm2次,其中早晚稻各占近一半。近30年来,稻瘟病(分叶稻瘟、穗颈瘟)已成为当地水稻主要病虫害之一,直接影响水稻产量,造成减产,甚至绝收。通过历史资料,穗颈瘟在当地发病程度一般是早稻重于晚稻,且品种非常突出;早稻如1985―1986年的73-07、浙福802两个品种,1997―1998年的华联系列,2001年的以优I402为主的优I系列,2005年的金优160、金优463为主的金优系列,2008―2009年的两优25、两优287、两优42等优质稻品种穗颈瘟大流行的历史;晚稻只是少数年份的个别品种出现流行现象,如2001年的新香优80、2010年的宜S晚2号。受气候适宜、品种抗性、栽培管理等多因素影响,2015年上高县晚稻穗颈瘟重发生,无论发病面积、发病品种,还是发生期、病情程度,都超过当年早稻和往年晚稻。
1 发生特点
1.1 点多面广,丘陵重于平原 2015年上高县晚稻穗颈瘟发生范围之广、面积之大、损失之大,是近20多年晚稻所罕见;发生面积3 188.6hm2,占晚稻面积的15.94%,是常年的8~10倍多,比重发2001年新香优80还多825hm2。全县16个乡镇场180个行政村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野市、田心、翰堂等丘陵乡镇明显重于泗溪、锦江等平原乡镇;如野市乡稍溪村有面积8.67hm2的田段凡是种植了五优序列等感病品种出现了穗颈瘟大流行,普遍损失40%~60%,而其他区域虽然发病但损失基本上在20%左右。
1.2 发病品种多,品种差异大 晚稻穗颈瘟发病品种多达20多个,移栽面积6 162.8hm2,占总面积的30.81%;有杂交稻也有常规稻,有中迟熟品也有早熟(表1)。发生重的既有当家主栽品种如五优308、H优518,也有近两年内审定推广的品种如玖两优黄华占、吉优268、五优268、五优103、五优328、五优6217、荣优308,还有粮价高的优质稻品种如黄华占、丰美占、美香占;但黄华占、玖两优黄华占、五优系列、糯稻程度更重;据调查,玖两优黄华占病穗率一般达23.65%~41.26%,高的76.51%,甚至90%以上。但以荣优化占、早丰优华占、天优华占、天优6217为代表的华占系列、天优系列抗性明显要高,均极少发病。
1.3 暴发期集中,病情重损失大 当年晚稻破口至齐穗时间在9月10―25日,穗颈瘟在9月16―22日零星出现,暴发流行在9月26日至10月7日的10d时间。发病田病穗率一般7.5%~18.3%,严重的绝收;野市乡稍溪村种植了五优308的损失40%~60%。全县穗颈瘟挽回损失稻谷520t,但因防治不到位等因素穗颈瘟损失10%~30%的面积有394hm2,损失30%~50%成的126hm2,绝收田有22.8hm2,概算全县损失达82.69t以上,是近10年晚稻损失最重的一年。
1.4 防治对路的损失轻,反之损失重 自20世纪80年代初推广杂交稻以来,上高县稻瘟病主要在早稻上常发、重发,而晚稻则相反,一般都轻发生、少发生;农户多年来形成了重早稻轻晚稻防治的习惯。当年翰堂镇的多名种粮大户像早稻一样在浸种消毒、秧田送嫁药、大田保苗、破口期做好用药?A防的晚稻病情发生少,且程度明显要轻;反之病情重,损失20%~40%的较为普遍。
2 发生原因
2.1 穗期连续多雨寡照 稻瘟病是典型的气候型流行性病害,年度间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季的条件,尤其是破口抽穗期的天气条件,是影响其发生程度的关键因子之一。若破口抽穗期持续低瘟、阴雨天气,稻瘟病极易暴发流行[1]。2015年上高县晚稻破口至齐穗在9月10―25日,其中12―15日、18―20日、22―25日3个阶段共有11d阴雨低温寡照天气,气温在19~31℃,日平均气温24.5℃,尤其是18~20日的“寒潮”平均气温21.9℃,导致后期流行。田心镇田心村一农户种植的荣优308面积2.8hm2,其中有2丘面积0.13hm2因作秧田而栽插偏晚,破口期推晚3~5d,到9月24日破口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