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关于词的常识
产生时间
词这种文学样式兴起于唐朝,
全盛于宋。
名 称
曲词、曲子词、乐府、曲子、 琴趣;
诗余
长短句;
分类:
1、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2、小令(58)中调(91)长调(92)
3、豪放词、婉约词
提示:
词的题目和词牌有着严格的区别。
词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
知人论世
1、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
开始了长达13年的求学与革命斗争生活。
2、1913-1918,就读于湖南一师,常与
同学在橘子洲头游览、游泳。
3、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故乡
韶山,成立了党在农村的第一个党支部
——韶山党支部,1925年8月,离开韶山,
由长沙赴广东,遭到了军阀赵恒锡
的逮捕,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
毛泽东秘密离开,到了长沙,独自
重游橘子洲头。追忆往昔,心生澎湃
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沁园春长沙》。
橘子洲头
橘子洲头听江亭
橘子洲头看湘江:渔舟唱晚
橘子洲头公园里的毛主席诗词碑刻
此身饮罢无归处,
独立苍茫自咏诗。
——杜甫《乐游园歌》
斗室苍茫吾独立,
万家酣睡几人醒?
——黄遵宪《夜起》
一、“看”字统领哪几句?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这样的字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
“看”是领字,读时要稍加停顿。
二、对于这部分,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描绘眼前这大好秋色的?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手法
山上
江中
天空
水底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静景
静景
动景
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比鲜明
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俯仰相间,对照鲜明。这七句,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三、毛泽东的练字艺术十分高超,很多词用得十分具有表现力,尤其是这七句,请分析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选取两个词谈谈其中的好处。
这几句中哪些词表现力特别强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示:
分析写景的语言,也就是分析精妙的词的用法。对于景物描写中的静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形容词和副词;对于动景我们往往要注意动词。
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遍:红得范围广,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
染:红得深透,写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它采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秋意的浓重。
李可染作“层林尽染”
2,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漫→水之盛,
透→水之清澈,湘江水质好,到了深秋更加清净,“碧透”二字如实地描绘了湘江之水澄碧、清澈见底的特征;
争→把湘江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壮观场面写了出来。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击→飞之矫健有力,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天空的强劲有力;
翔→游之轻快,“翔”字本用在鸟类上,用在这里,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像飞翔一样。
4,万类霜天竞自由
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作了哲理性升华。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做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更应该“竞”自由。
什么是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
山上的“层林” 江中的“百舸” 空中的雄鹰 水底的游鱼
火红的枫林(静态)
“争流”的“百舸”
(动态)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景物的赞美和欣赏,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以壮景抒豪情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四、看到这幅湘江深秋的绚丽壮美的画面,作者想到了什么?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深沉的思索。“怅”字写出了诗人的万千思绪,百感交集。“怅”原指失意,这里用来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木材质量v验收标准.doc
- 影响我国民航服务质量因素及对策毕业专业论文.doc VIP
- 餐饮服务系统--结构化分析数据流图E-R图数据字典.docx VIP
- 转炉高废钢比冶炼炉内氮含量控制方法.pdf VIP
- 2024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pdf
- 2024《顾家家居盈利能力分析的案例报告》8800字.docx
- 2025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 专题五 工艺流程题课件(共44张PPT).pptx VIP
- TMSA中文版--液货船管理和自我评估.pdf
- 2025年化学中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题型六 实验探究题(共48张PPT).pptx VIP
- 树莓派控制L298N马达驱动器_使用Python.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