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视欧盟东扩的内外部影响.doc
正視歐盟東擴的內外部影響
經過為期近十年的多方諮商、籌備、評估,和相關工作的推展,包括中歐八個轉型經濟體、加上賽普路斯和馬爾他共十國(以下簡稱EU-10),按預定時間於2004年5月1日加入歐洲聯盟(EU),從而使得東擴後的歐盟成為擁有25個成員國,人口4億5,000萬,總產值達10兆美元的單一化共同市場。
EU-10加入歐盟的運行流程,大體可區分為先後互有重疊的三個階段,其中,中歐八國自1990年代初期以來所推展的「自由化」為第一階段;加盟前後根據一致性或相互協調原理採行「歐規」(Acquis Communautaire)的工作為第二階段;從制度面和實體面建立穩定的「趨同」行為標準為第三階段。歐盟組成單元的擴大(橫向整合)和整合程度的深化(縱深整合),不僅對當事國,也會對全球經濟造成衝擊,並形成持久且廣泛的連鎖反應。對此,主導政策制定的國際和政府組織、學界、乃至產業界均針對一般或特定主題進行研究,並提出解說或對策。
為進一步說明,以下擬歸納歐盟的貿易與投資趨勢,針對東擴後所締造的新市場機制,分項探討其對域內、外經濟體和不同產業的影響。
?加盟進程與條件的諮商
按照實際的作業程序,EU-10加盟主要取決於下述一系列會議所通過的規約:即《哥本哈根準則》(1993年)、艾森入盟前置作業會議(1994年)、馬德里高峰會議(1995年)、盧森堡會議(1997年)、《柏林協定》(1999年)、《赫爾辛基協定》(1999年)、《尼斯條約》(2000年)、哥德堡高峰會(2001年)、哥本哈根高峰會(2002年)、雅典高峰會議(2003年)。上述諸項會議雖然各有重點和主題,但具關鍵作用的決議計有三場次。首先,《哥本哈根準則》的功能在於確認符合歐盟成員資格的標準,其要件有兩項:即「政治準則」要求加盟成員國「維持制度安定、確保民主,尊重法律、人權,並保護少數後裔」;「經濟準則」要求加盟成員國「建立可運作的市場經濟,有能力抵禦歐盟域內的競爭壓力和市場力量」,以協助新加盟成員國因應歐盟擴編進行制度、組織,與行政的調整;1999年的《柏林協定》創設了「農業基金」、「結構基金」等財務配套工具;而《尼斯條約》主要的任務在於解決1997年《阿姆斯特丹條約》未能觸及的歐盟上層建築改造,包括「歐洲理事會」、「執委會」、「議會」,和「歐洲法庭」四大旗艦的職權及歐盟新增成員國的席次分配等政治敏感議題。對應於加盟前各項規約的佈建,與歐盟接軌的前置作業大體可區隔為主題互異的三個段落,即:
(1) 準備階段(1989 ~ 1992)
布魯塞爾運用經援和貿易優惠措施,開啟並建立與EU-8的雙邊貿易關係,逐步落實「自由貿易區」;
(2) 發展階段(1993 ~ 2002)
簽署歐洲協議,深化雙邊關係,擴大並移植歐盟法規(EU Regulations)之適用範圍使之成為準成員國的國內法,完成自由貿易區,並朝向廢除生產要素移動障礙和採取共同關稅之目標努力,逐步建立「關稅同盟」和「共同內部市場」;
(3) 確認階段(2003 ~ )
加盟事宜之準備與落實,歐盟制定入盟標準,中、東歐國家申請入盟經由雙邊協商,並由歐洲議會及國家立法機構確認,再交付公投定案,簽署入盟條約。
?歐盟的貿易與投資趨勢
依據經驗法則,歐盟東擴勢將引發各國及區域經貿關係的變動,重塑域內外產銷分工的形態與內涵。從市場規模的變化觀察,新一波的東擴使得原歐盟(EU-15)的土地面積增加33%,人口擴增28%( 1.08億),整體GDP上調11%(按購買力平價 – PPP核算)。如略去馬爾它和塞浦路斯兩個南歐海島不計,另八個國家(EU-8)於1995到2002年間的進出口貿易導向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從統計數據上來觀察,其特徵主要包括︰東消、西長、外弛、內張等增減互見的幾種型態。所謂「東消西長」,即指對EU-8以外的東歐轉型經濟體之貿易比重下降,而對西歐(EU-15)國家的貿易比重上升;所謂「外弛內張」,即指對非歐盟國家(Non-EU)的貿易比重縮減,反之,與歐盟域內國家(包括了EU-8與EU-15)的貿易比重上揚。現簡述如下(參見附表):
(1) 東消
2002年EU-8對其他歐洲轉型經濟體(NEU-8),即非歐盟準成員國,出口集中度從1995年的高低檔(42.9%, 6.5%)=(立陶宛, 捷克)下降到(21.4%, 4.8%)=(斯洛維尼亞, 捷克)。
(2) 西長
2002年EU-8對原歐盟成員國(EU-15)的出口集中度自1995年的高低檔(70.1%, 36.4%)=(波蘭, 立陶宛)上揚至(73.5%, 47.1%)=(匈牙利, 立陶宛)。
(3) 外弛
2002年EU-8對大歐盟(EU-25)的出口集中度從1995年的高低檔(83.2%, 50.5%)=(斯洛維尼亞, 立陶宛)上升到(8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