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管局应如何规划扩建香港国际机场.doc
興建第三跑道 ─ 如何達至社會共識?
香港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
馮嘉耀、袁志樂、陳家欣
本文以〈興建第三跑道─如何達至社會共識﹖〉為標題,刊於O一一年九月一日的第P34
前言
《香港國際機場2030規劃大綱》的諮詢已進行了兩個多月,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期間舉辦了巡迴展覽、公眾論壇、專家小組和持份者會議等活動,以加強公眾對規劃大綱的了解,並聽取大眾和持份者的意見。機管局及業界指出,興建第三跑道,可增加香港國際機場的客貨運處理能力,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從而為香港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可是,諮詢文件的內容,仍未能說服部份持份者支持該方案。根據新聞媒體報導,一些持份者如環保團體、東涌居民及政策關注小組等,提出不少批評:一、機場擴建是一項重要的基建項目,故現時三個月諮詢期過短;二、機管局於諮詢開始時,並未有全面披露資料,如顧問公司的研究報告;三、質疑諮詢文件內數據的準確性;四、並未進行全面環境評估;五、諮詢文件側重計算第三跑道的經濟效益,但没有量化社會成本;六、機場擴建的融資問題還沒有作深入討論。
機管局的諮詢快將終結,其後便進入正式規劃階段。若是次諮詢不能令各持份者滿意,他們的反對聲音和行動,可能令整個擴建工程延誤。可惜的是,經過兩個多月的諮詢,機管局與部份持份者之間還未能建立起互信的基礎,而雙方的矛盾和分歧仍然存在。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在本年五月,訪問法蘭克福機場及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以了解當地機場興建第四跑道的成功經驗(詳情請參考於二零一一年八月十三日在信報財經新聞刊登的《本港機場擴建借鑑德國成功經驗》)。總結該機場擴建的經驗,我們認為推行這類大型基建項目時,機場與持份者須建立一個相互信任的關係基礎,保持持續的溝通,並進行公開和理性的討論:一、要贏得各持份者的信任,機場須於諮詢初期,便主動盡量提供足夠資料給持份者參考,並讓他們有充份的時間了解和表達意見;二、在諮詢過程中,機場必須對持份者所提出的所有意見,進行跟進,並作出適當回應。如有需要,雙方可繼續就質疑和意見,進行理性討論;三、諮詢完結後,機場亦可繼續與持份者保持溝通,及讓持份者對其後的規劃和工程進行監察及提供意見。我們希望分別從規劃與諮詢、施工期間及第三跑道運作這三個階段,討論機管局可如何增強與持份者溝通及讓持份者共同參與,以令整個機場擴建計劃順利進行。
一、 規劃與諮詢
機管局可於諮詢期開始時,便盡量公開有關擴建工程的研究報告,以令持份者詳細了解當局就有關工程所進行的研究內容及其結果。若機管局選擇不公開部份研究資料,他們有責任向持份者解釋原因,以作合理的交待。從法蘭克福機場的經驗,要加強機管局與持份者的互信關係,及為以後的討論建立起一個公平及開放的基礎,在諮詢過程中,對於持份者所提出的所有質疑和建議,機管局須作出跟進和回覆。如持份者對回覆仍有不滿,討論應繼續進行。若有需要,機管局可考慮委託獨立機構,進行一個彼此信服的研究。所有的質疑、建議、跟進、回覆和研究報告,機管局都須妥善整理,並盡量公開,讓所有持份者和公眾了解整個討論過程和內容,以作判斷。
在這次諮詢過程中,部份持份者認為機管局應考慮各不同方案的效益和成本(包括建築工程、市民健康、環境破壞等)。但是次機管局在評估第三跑道的貢獻時,只強調第三跑道帶來的經濟效益,並沒有量化該方案對市民健康的影響和環境破壞的成本,令公眾因資料不足而未能有全面的了解。根據一份對希斯路機場興建第三跑道的研究報告,若把社會成本計算在內,該工程的成本將大於效益。機管局可考慮委託獨立機構,商討如何把興建第三跑道的社會成本量化,持份者便可根據更全面的效益和成本資料,與機管局進一步討論。
二、 施工期間
興建第三跑道的工程會涉及大規模的填海和建設,從而破壞鄰近環境(其中包括海洋生態)。機管局雖已就興建第三跑道作初步的環境評估,但環保團體認為機管局並未提供全面及準確的資料。同時,這些團體認為,機管局應在現階段作更詳細的環境評估。我們亦認同機管局有責任讓持份者清楚知道,興建第三跑道將會對環境帶來什麼程度的影響,讓機管局和持份者一起共同討論,如何在成本、經濟效益和環境破壞之間進行取捨。
在正式施工前,機管局可與持份者,特別是環保團體及相關專家,一起討論施工程序、方法、環保標準要求(如在施工期間的污染物濃度)、違反標準要求的罰則等,以及研究如何補救及補償因工程而對環境所造成的破壞。施工期間,機管局亦可透過不同的途徑,定期向外公佈工程的進展及影響狀況。同時亦可邀請環保團體一起監察整個施工過程,確保工程是在符合大家協議的環保標準進行。這些安排,不但可增加雙方的互信,亦能利用持份者的專業知識,對施工方法及修補因工程造成的環境破壞,提供不同方案。另一方面,這亦可盡量減少持份者因不滿工程,而作出激烈的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