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贤江的学习思想-hongyu.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贤江的学习思想-hongyu.doc

杨贤江的学习思想 申国昌 摘要: 杨贤江是我国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虽然年轻早逝,但著作颇丰。他在短暂的一生中珍惜光阴,发愤读书,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并将其提升到理论高度,形成了丰 富全面、论述精辟的学习思想体系。他对学习目的、学习作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心理与态度作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论述。他的学习思想对当今仍有积极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杨贤江 学习思想 求学目的 学习方法 学习心理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杨贤江(1895一1931年),浙江余姚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早期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 育理论家。他著述颇丰,在他短促的一生中,除了参加社会活动和革命斗争,一心扑在了教 育理论的研究上,共撰写了200多万字的论文,还完成了30多篇译文。这些论著中,对青 年的求学与自学作了多处专门论述,蕴含着丰富的学习思想。 一、论求学的目的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求学目的如何关系到学习动力的大小和学习效果的好 坏。因此,杨贤江十分重视青年求学目的的确立,他从人类进步和国家强盛的高度出发,立 足于青年健康发展的需要,提出求学目的应围绕以下三点: 首先,求学的目的应是为人类谋进步、谋幸福。杨贤江说:“我们为什么求学,应该说 是为人群生活谋进步。”[1]人不能确立光为自己的私利而学习的目的,而应将着眼点放在全人类,应树立为人类进步而学习的远大目标。因为“人是无法孤存的”,“人是永远而且必然的是个人群中的人,人的生活也是永远而且必然的是个群性的生活。”②[2]因此,求学之目的“必须说‘为人群’而不说‘单为己”’。[3]只有为人类进步而学的求学目的才是高尚的,才会产生强大的求学动力,进而学有所成,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相反,那些“为吃饭而求学或为享福而求学的”,以及“‘为学问而学问’,或‘无所为而为’的治学态度,只能成为‘障碍物”’。[4]求学目的是人生目的的子项目,杨贤江曾多次功勉青年学生要树立科学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人生目的,他说:“人生的目的,在对于全体人类有贡献,来促进人类的幸福。’ [5]求学是青年实现人生目的的必由之路。促进人类进步和幸福,不仅是人生的目的,而且是求学的目的。对此杨贤江作了明确说明:“我们求学的目的在改良并丰富人类的生活。换句话说,是在获得并普遍人群的幸福。”[6] 其次,求学的目的应是为国家和社会服务。杨贤在《求学与救国》一文中指出:“求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求学。” [7]青年应当将求学与救国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必须求了学才有能力和方法对付环境,解决问题,担当事情。所以求学原贵实际有用的。当社会有了缺陷,国家有了毛病,正须有求学的人出而弥补救济。” [8]在国难当头的二十年代,杨贤江作为爱国的共产党员,他深感救国运动中有学有识的实用人才的奇缺,故而大声疾呼:“求学的目的便是为国家、社会服务”。[9]确定了这样高尚的学习目的,不仅有利于挽救国家与民族的命运,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良好学习效果的获得。他从自身经历出发,深有体会地说:“只有真心努力,肯替社会国家服务的青年学生,才会加倍的发愤为学,才会切实的证验心得,才会更多次的感觉浅学,要求猛进”。[10]相反,“那些没有救国思想的学生,不是玩惕岁月,便是为文凭而勉强用功,或是为书本而盲目苦读”,最终只能成为“冷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呆子。’[11]求学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并不单单是为了促进学习,增添动力,更重要的是实实在在能为报国救国出力,而不是挂在口头上。他说:“国家、社会需要你的时候,你不能说:‘我现在学问还没有好,慢慢儿等我学问好了,再替国家社会尽力’,而应当在为国家社会尽力时,‘没有个人的计较”’。[12] 再次,求学的目的应是学做人,学做有效能、有用的人。杨贤江明确指出:求学的目的 就是“在学做人,在学做一个更有效能的人。”即“做个有用的人”。[13]这里的“有用的人”, 作为求学目的,是一个理想人格,拥有丰富的内涵,他进一步作了解释:“第一要有坚强的 身体,能够忍得住辛苦,担得起责任;第二要有灵敏的头脑,能够应付随发的事项,解决疑 难的问题;第三要有消闲的能力,能够利用空余的时间,丰富社交的趣味;第四要有文化的 修养,能够浚发高尚的思想,增进想象的能力;第五要有劳动的习惯,能用自力取得一部分 的生活资料;第六要有社会的人格,能有力谋人群幸福、铲除公众祸害的志愿” [14]。杨贤江认为具备以上素质的人,就是一个人格完善的有用的“完人”。成为“完人”的过程,正是学习的过程。只有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力争成为“有用的人”,方可实现为国家、社会服务,乃至为人类造福的宏愿。因此,杨贤江说:“在我们求学的目的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