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封案制度考.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封案制度考.pdf

第28卷第4期 研究生法学 Vo1.28No.IV 2013年8月 GraduateLaw Review.CUPL Aug.2013 宋代封案制度考 李云龙 ‘ [摘 要] 封案制度是宋代的一项司法制度,指在审判结束后并不立即执行,而是将案卷加以封 存。封案制度的适用效力有两个:一是附条件的不执行;二是延期执行。封案制度体现出宋代在立法 和司法活动中对于民众的关怀,慎重适用刑罚,也体现出统治者需要多样化的手段来应对 日益增多的 民间争讼,还体现出基层司法官员在具体的司法活动中不懈地寻求法意与人情的交融。 [关键词] 封案 宋代 司法制度 引 言 封案制度,或称封案法,是宋代的一项司法制度,即指在审判结束后并不立即执行,而是将案卷加 以封存的制度。对于封案制度,学界已有初步的介绍和说明,[1]如戴建国先生认为 “封案法一般仅适 用于较轻的案件”,[]“是指法官判定犯人罪行后,宣布暂缓执行,将案件封存一段时间,以观后效,给 犯人以赎罪的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 ,如犯人能思过改正,则撤销原判,如无悔改,则执行原判。 此外,封案还兼有延期执行之意”。[3] 总体来看,现有研究成果的内容较为简单,涉及的史料也较为单一,对于封案制度的适用对象、适 用情形、适用方式、适用效力等揭示得还不够,本文希望在已有学术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界尚未利用 的一些史料,对封案制度适用的几个问题作进一步的阐释。 一 、 宋代封案制度概述 在宋代以前已经出现了“封案”一词,但其含义与本文讨论的封案制度没有关系,如 《唐律疏议》 卷三十 “应言上待报而辄 自决断”条中记载: 诸断罪应言上而不言上,应待报而不待报,辄 自决断者,各减故失三等。疏议 日:依 《狱官 令》:“杖罪以下,县决之。徒以上,县断定,送州覆审讫,徒罪及流应决杖、笞若应赎者,即决配徵 赎。其大理寺及京兆、河南府断徒及官人罪,并后有雪减,并申省,省司覆审无失,速即下知;如有 不3-者,随事驳正。若大理寺及诸州断流以上,若除、免、官当者,皆连写案状 申省,大理寺及京 兆、河南府即封案送。若驾行幸,即准诸州例,案覆理尽 申奏。”若不依此令,是 “应言上而不言 李云龙,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法律史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200234)。 [1] 参见戴建国:“宋代刑事审判制度研究”,载 《文史》第三十一辑,中华书局 1988年版 ,后收入戴氏著 《宋代法 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郭成伟、肖金全主编:《中华法案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 出版社 1992年版 ;叶 孝信主编:《中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2] 戴建国:《宋代法制初探》,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第219页。 [3] 叶孝信主编 :《中国法制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240页。 · 】 · 研究生法学 第 28卷第 4期 上 ”。【4J 此文中的 “封案”,指的是将案件密封送报皇帝,而非司法审判意义上的封存案卷。 令人遗憾和困惑的是,关于宋代的封案制度,我们从现存的法律文本中找不到相关的规定,无论 是 《宋刑统》、《天圣令》、《庆元条法事类》,还是 《宋会要辑稿》,都难觅其踪迹。甚至于卷帙浩繁的宋 代各类正史和杂史,对于封案制度亦是付之阙如,因此研究者的目光只能投向了宋代的各种文集和 笔记 。 以前的学者在分析封案制度时,主要依靠的史料是有关宋代名臣韩 5]的一则故事,为便于后 文叙述,现移录于下: 公判大名府 日,有案吏请假娶妻,继有讼其不法及吏参假,送狱勘正,将引断,乃令封起公案。 及半年后 ,一 日令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