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doc

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   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国家第八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项目,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工程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黄河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92.3%,是黄河干流三门峡水利枢纽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实施调水调沙运用,抑制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对黄河治理以及促进黄河下游两岸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   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发目标是“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蓄清排浑,除害兴利,综合利用”。大坝高160米,水库正常高水位275米,总库容126.5亿立方米,电站总装机180万千瓦,设计多年平均发电量为58.51亿度。工程概算动态总投资352.34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资260.07亿元人民币,外资11.09亿美元。工程移民搬迁安置共涉及河南、山西2省8县(市)33个乡镇,移民总数20万人。工程总工期11年,前期准备工程于1991年9月1日开工,主体工程于1994年9月12日开工,1997年10月28日实现大河截流,1999年10月下闸蓄水,2000年1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09年4月7日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倾注了几代水利人的心血,是人民治黄的一座丰碑。   黄河涨上天怎么办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域以及下游洪水影响区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在山东莱州湾汇入渤海。黄河自古被称为“四渎(古称江、河、淮、济为四渎)之宗”、百水之首,是缔造了千里沃野、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它又是一条负载沉重的泥沙悬河,“三年两决口”,成为中华民族“心腹之患”的灾难之河。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斗水七沙”之称,她穿越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进入下游平原后泥沙沉积,河床抬高,河流频繁改道。历史上黄河曾经北抵天津,南泛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1933年黄河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多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0多万人。1938年为阻止日军西进,国民党政府扒开花园口大堤,造成89万人死亡,1200万人受灾,形成大片黄泛区。“黄河宁,天下平”,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追寻的梦想。   1952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巡视,来到波涛滚滚的黄河边,有几分忧虑地询问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会)主任王化云:“黄河涨上天怎么办?”王化云回答说:“不修大水库,光靠这些埽坝挡不住。”   早在上世纪30年代,现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就提出在八里胡同和孟津之间修一座大水库,并进行了初步调研。1953年,黄委会组织力量奔赴距洛阳以北40公里的孟津小浪底坝址,开始了漫长的地质勘测工作。1955年7月,那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国第一部江河规划――《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河水利的综合规划的决议》,规划了46座梯级水库的建设蓝图,小浪底作为三门峡以下三级开发方案中的径流电站名列其中。   黄河下游防洪工程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保障了黄河年年安澜,取得很大成果,但下游每年沉积4亿吨泥沙,抬高河床10厘米,固堤整治“10年修一次,一次修10年”的状况没有根本的改变。   1987年,国家正式批准小浪底工程立项。1991年4月9日,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八五”规划,决定小浪底水利枢纽正式开工建设。   前期工程:“三年任务两年完成”   1991年,改革开放浪潮刚刚涌向中原,因为当时国家经济还比较困难,大型水利枢纽建设管理的技术和经验还不足,要修建小浪底如此规模的工程,只能向世界银行借部分贷款。贷款是有条件的――前期工程进度和质量、移民安置和生活改善、环境影响评估、经济评估等等必须通过世界银行的全面检查。   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小浪底建管局迅速组织起来自全国各地的23支施工队伍、1万余名水电职工(包括民工),开始“四通一平”(通电、通水、通路、通讯和平整场地)工作。建管局组织全体职工自学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编写的FIDIC(菲迪克)合同文本,并在施工中实战演练;同时发出了艰苦奋斗、为国争光的号召,带领建设者走上了一条艰苦奋斗的创业之路。万名建设者发扬“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创业精神。没有住的地方,就支帐篷、搭工棚,夜宿荒山野岭;没有吃的,就带着方便面到施工现场;没有水,就借老乡的牛车到山下的黄河里取水;没有电,就利用废弃的墨水瓶自制煤油灯,照亮峡谷的漫漫长夜。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