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梵净山“蘑菇石”地质成因探究.doc
梵净山“蘑菇石”地质成因探究
摘 要:梵净山蘑菇石,是屹立在“世界生态保护区”梵净山主峰上一道独有的天然奇观。因此开展梵净山蘑菇石的研究,不仅对剖析蘑菇石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梵净山旅游开发将产生深远影响。结合该区域地质环境和地质作用等特征,实地踏勘分析得出:构造作用使原石广泛发育节理,节理在水和冰交替风化作用、冰川作用等综合形成的天然景观。
关键词:梵净山;蘑菇石;风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2.117
梵净山蘑菇石位于海拔2494米老金顶之上,是由许多层状岩体堆叠而成,上粗下细的岩石犹如屹立在悬崖边的大蘑菇。下部岩石高约6米,呈柱状形态;上部高约4米,呈立方体形态,二者皆由层状岩体堆叠形成。蘑菇石作为一种典型的地貌,分布较广,也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如:内蒙古“巴彦淖尔”、美国“大阶梯”地质公园中蘑菇石景观等[1-2]。此外,前人也对研究区梵净山蘑菇石做了相应的研究,主要针对蘑菇石的稳定性[3]。本文通过对“蘑菇石”的地质环境及经历的地质作用的分析,探讨蘑菇石的地质成因。
1 概述
蘑菇石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主要是在干旱地区,多发育在花岗岩沙岩中,为风成地貌[1]。对比上述蘑菇石地貌,发育在梵净山地区的蘑菇石表现出特殊的特征:发育在潮湿的亚热带地区,风的地质作用相对较弱,岩性上为变质岩。因此,对于梵净山蘑菇石的成因不能用传统的风蚀作用解释。
“蘑菇石”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对于其成因,目前的研究主要认为,上大下小的蘑菇石是一种风蚀地貌,称作风蚀蘑菇[1]。在干燥地区,由于近地面的风含沙粒较多,磨蚀力较强,使岩石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蘑菇状外形,称为风蚀蘑菇,特别是水平成层,软硬相间的岩石更易发育成风蚀蘑菇。王璐琳等[2]研究表明,蘑菇石形成物质基础是岩性特征,节理和裂隙是主要的形成条件,同时受地质构造、气候条件、外动力地质作用等共同影响。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沿着节理或裂隙,上部坚硬部分不易风化,从而形成顶部大底部小的形态,即为上大下小的蘑菇石。
2 地质概况
2.1 地层
位于“江南造山带”西南段西北侧的梵净山地区,出露地层为青白口系梵净山群,上被青白口系下江群芙蓉坝组角度不整合覆盖,下未露底,(1)梵净山群位于不整合面之下,主要由变质砾岩、砂岩、粉砂岩及泥质岩、大量火山岩组成;(2)下江群位于不整合面之上,主要是碎屑岩夹火山岩组合[4]。
2.2 构造
梵净山地区的构造特征是,发育有两个走向北东、略呈弧形向南东凸出的背斜构造及其间的一个向斜构造。与褶皱同期还发育三条逆断层,逆冲断距不大[5]。
2.3 第四纪冰川活动
梵净山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包括冰碛泥砾、冰碛台地、冰蚀地貌及冰缘沉积四个部分。主要位于梵净山西坡,呈自上而下分布,既有中国东部山岳冰川侵蚀、堆积地貌的显著特征,又有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冰川地貌的典型元素。在风化程度,沉积物类型等表现出由高至低、由老变新的相对时间顺序[6].
3 成因讨论
3.1 早期的风化作用――块状分裂
野外工作发现,蘑菇石处在甲路组地层中,岩性为灰-深灰色钙质砂质板岩-片岩,见水平方向的片理和水平方向劈理。岩石在垂直方向发育共轭节理,节理缝比较宽。蘑菇石形成早期,因研究区属于潮湿的高山气候,冰雪作用明显。主要表现为冻融风化,又被称为冻裂作用,这种风化作用在温度接近冰点的山区十分常见。在岩石的节理细缝中,会因为吸收邻近的液态水,冰晶的增长引致岩石弱化,最后分裂。当水进入岩石裂缝冻结后,冰块向裂缝两边的墙施力,令裂缝加深及加阔。当冰块融化后,水会再流入裂缝加深的地方,当温度降低至冰点以下时再冻结,便会令裂缝更为增大。不断重复的冻融作用弱化岩石,在裂缝被破开,形成有角的石块。岩石被沿着裂缝被破开成为石块被称为块状分裂。分裂的石块会因应岩石结构而出现不同的形状。
3.2 冰川的作用
李兴中等研究表明,梵净山地区第四纪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川运动[6]。冰川携带的碎屑物质,在冰川的运动过程中,可能对先期形成的块状岩体下部的刻划刨蚀作用,使得这些岩块更加独立,并且呈现出上粗下细的“蘑菇”形态。甚至有的地方岩块变细、垮塌,变成棱角状的石块堆。因此,形成我们今日看到的独立在山巅的蘑菇石。
3.3 差异风化
由于组成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差异,不同岩石的风化速度和风化程度不同。在相同的风化条件下,常常在地表形成凹凸不平的地貌现象,称为差异风化。如果抗风化能力不一的岩石共生在一起,则抗风化能力强的岩石突出,抗风化能力弱的凹入。因蘑菇石岩性在垂向上存在差异,岩石的强度不同,软硬相间的岩石为蘑菇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NIHSS评分量表解读PPT.pptx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文化差异PPT课件.ppt VIP
- 12J1工程做法图集标准.docx VIP
- 《跨文化交际》课件:探索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ppt VIP
- 四法一纲.doc VIP
- 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秋季新版教材).pptx
-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PPT课件(共19章)第9章 非语言表达.pptx VIP
- 领导力与管理沟通PPT课件(共19章)第8章 书面表达.pptx VIP
- 2025年农村公路路面改造以工代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新大纲.docx VIP
- 江苏省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审计表解读 2025年1月2日.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