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九逆境(高温、低温、干旱)对植物的伤害及生理的影响(选做实验.doc
实验九:逆境(高温、低温、干旱)对植物的伤害及生理的影响(选做实验)
I 高温和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实验目的]
了解生长的极端温度对植物的伤害作用。
[实验原理]
植物在遭遇不良环境(如高温、低温等)时,原生质的结构常受到影响,原生质膜的选择透性丧失,对物质的透性发生改变,盐类或有机物从细胞中渗出,进入周围环境中。通过电导度的测量和糖的显色反应,可以测知物质的外渗,表明植物受害的情况。
[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 电导仪,电冰箱,温箱,水浴锅,烧杯,量筒,移液管,试管,镊子
2.实验试剂 蒽酮试剂(取1g经过纯化的蒽酮,溶解于1000mL稀硫酸中即得。稀硫酸溶液由760mL浓硫酸(比重1.84)稀释至1000mL而成)
3.实验材料 玉米或小麦种子
[实验步骤]
取玉米或小麦种子,用水吸胀,萌动后移到杯上蒙着的塑料窗纱上,杯中充以水,让根穿过网孔垂直伸入水中(也可将种子种植于湿砂中)。当苗长2~3cm时,即可用作实验材料。
取出幼苗,尽量不要伤害根系,用镊子除去幼苗上残留的胚乳,用蒸馏水漂洗数次,以除去伤口上的物质。然后10株为一组,共3组,分别放在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务必将根系浸入蒸馏水中,将一杯放在45℃温箱中,一杯放在0~2℃冰箱中,另一杯留在室温20~25℃条件下。
3.经过一定时间后,用电导仪测量每一处理小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另外吸取溶液0。5mL于试管中,加入蒽酮试剂2mL,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如果溶液变绿,即表明糖类的存在。另外蒸馏水作同样测定进行比较。
4.将结果记录于下表中
处理 电导度 蒽酮反应 1h 2h 3h 1h 2h 3h 45℃
0~2℃
室温
蒸馏水
注意事项
电导度的大小仅表示电解质总量的多少。
[实验作业
1.利用测量电导度和糖的显色反应,试比较水稻和小麦幼苗在低温和高温中受害的程度。
2.说明这种测量方法的实践意义。
参 考 文 献
山东农业学院等编.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08~310
谢田等.测定细胞膜透性的紫外吸收法.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1):45~46
II 干旱处理对叶片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目的]
了解环境胁迫与脂氧合酶的关系及测定酶活性的方法。
实验原理
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是一种氧合酶,为非血红素铁蛋白,酶蛋白由单肽链组成,专门催化具有顺,顺-1,4戊二烯结果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加氧反应,在植物中其底物主要亚油酸和亚麻酸。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细菌,真菌及外界恶劣环境的伤害,这些因素可诱导植物中LOX活性的增加,因而LOX活性大小可作为植物逆境生化指标之一。
利用LOX与不饱和脂肪酸作用时,在234nm处有一增加的紫外吸收,其与反应时间和酶浓度有关;以亚油酸为底物,应用分光光度法可得出脂氧合酶的活性。
[器材与试剂]
1.实验仪器 冷冻离心机,751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石英比色杯
2.实验试剂 亚油酸,乙醇,吐温20,1mol/L氢氧化钠,考马斯蓝G 250,25mmol/L Tris – HCl缓冲液(pH 7.5),0.2mol/L磷酸缓冲液(pH = 7.0),储备液A(用乙醇配制质量浓度为1%的亚油酸溶液),储备液B(在7.1mL的储备液A中加入0.25mL吐温20。用旋转蒸仪将乙醇蒸发至尽,所剩膏状物用100mL0.05mol/L Na2HPO4溶解,并用1mol/L NaOH将pH调至9.0。该储备液中含有2.5mmol/L亚油酸及0.25%吐温20,底物溶液(将储备液B用磷酸缓冲液(pH = 7.0)稀释10倍,所得为底物溶液)
3.实验材料 大豆
【实验步骤】
1. 干旱胁迫处理 大豆室外盆栽(选用直径15cm、高14cm的小盆),播种出苗后,每盆留苗3株,苗龄5周时停止浇水进行干旱处理,对照正常浇水。
2.LOX的提取 在处理3d后取对照及经胁迫处理大豆的倒数第二片全展开叶各 0.5 g,分别加入5mL预冷的Tris – HCl缓冲液(pH 7.5),于冰浴中研磨,2℃下以28000 X g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酶提取液。
3. 比色分析 对照管加入 2.4mL底物溶液和 0.1mL蒸馏水,用于分光光度计调零(234nm)。样品管依次加入2.4mL底物溶液和0.1mL酶提取液,迅速混匀,置于光路中测定234nm处反应体系的光密度,纪录下初始(0min)OD值,每隔30 s 纪录一次OD值,共测15min,以OD值和反应时间作图。(注意:加入酶溶液到开始纪录OD值的时间不能超过10 s 。)光密度的变化率(△OD/min)由图的最初线性部分计算得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