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传媒研究简史.ppt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第三章 传媒研究简史.ppt

如,互联网: (1)提升了计算机使用者的联系; (2)使作为信息源的电传机、传真机和专家过时; (3)在地球村再现社群; (4)逆转为信息超载和欺骗。 如手机: (1)使电话通信的移动和存取得到提升; (2)使固定电话过时; (3)再现了游牧民的生活状态 (4)逆转为隐私的缺乏。 知识拓展:麦克卢汉研究 阐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研究成果可以概括为“新十论”和“三十八论”。 链接:“新十论” 戈登提炼了麦克卢汉的10条理论: 泛媒介论; 媒介成双结对; 言语和电光是不结对的两个例外; 媒介影响; 新媒介不替代旧媒介; 媒介冷热的意义; 媒介对神经系统的“关闭”和“截除”影响; 媒介的“内爆”产生“地球村”; 媒介引起感知比率的变化; 理解媒介就是理解新旧媒介的关系。 链接:“三十八论” 洛根归纳的麦克卢汉方法论的38个要素。 (1)媒介与技术是等价词; (2)技术是人体的延伸,媒介是心灵的延伸; (3)媒介是活生生的力的漩涡; (4)媒介创造新的社会模式并重构人的感知; (5)媒介即讯息; (6)任何新媒介的内容都是一种旧媒介; (7)杂交系统; (8)媒介的阈下效应; (9)媒介的反直觉效应; (10)人成为技术的延伸; (11)社会仿效其技术; (12)地球村; (13)后视镜:历史是媒介研究的实验室; (14)三个传播时代; (15)断裂边界; (16)声觉空间对视觉空间; (17)文字、拼音字母表和印刷机; (18)书面文化时代的分割化; (19)电速条件下出现的新信息模式; (20)集中化对非集中化; (21)整合与多学科研究对专门化; (22)硬件对软件和信息; (23)冷与热/光照射对光透射; (24)作为防止媒介余波效应的媒介研究; (25)理解新媒介的利弊; (26)不做道德判断; (27)客观性的迷思; (28)口语传播与探索; (29)作为雷达与早期预警系统的艺术; (30)过时的技术成为艺术形式; (31)多学科研究; (32)媒介分析对内容分析; (33)界面和模式研究而不是观点研究; (34)外形——背景关系; (35)因果关系的逆转; (36)使用者是媒介的内容; (37)一种反学院式研究的偏向; (38)媒介定律。 (十一)“拟像”理论 “拟像理论”,是波德里亚最著名的理论,有时甚至成为了代替他的符号。他从历史逻辑的角度,提出了“拟像三序列”: ① 仿造(counterfeit)是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古典”时期的主导模式; ② 生产(production)是工业时代的主导模式; ③ 仿真(simulation)是被代码所主宰的目前时代的主导模式。 第三阶段的“拟像”,主要用以描述当代社会出现的一种提供给大众的“形象文化”,如无所不在的电视影像对大众文化的环绕和包围就是如此。这种形象虽然首先能“反映基本现实”,但进而会“掩饰和歪曲基本现实”,进而又会“掩盖基本现实的缺场”,最后进行到“纯粹是自身的拟像”领域,不再与任何真实发生关联。 链接:“去影存像”(虞吉) (十二)六度分隔理论 一个数学领域的猜想,名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中文翻译包括以下几种: 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 理论指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五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期刊推荐 《新闻与传播研究》 《现代传播》 《新闻大学》 《新闻知识》 《当代传播》 《新闻研究导刊》 《电视研究》 《当代电视》 《编辑之友》 “议程设置功能”初步结论 (1)受众对各种议题的经验程度(经验越间接,受媒介的影响越大) (2)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接触量(接触量越大,受媒介影响越大) (3)人际传播的频度(对媒介的议程设置效果有“抑制”和“强化”两种作用) (4)人口统计学上的属性(传媒的“议程设置”对知识水准高、政治关心程度高以及从事较高层次社会职业的人影响较小)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 揭示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摆脱效果研究“有限论”; 重新直面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的控制问题; 影响和限制报道内容取舍的三因素:时空因素、媒介办报宗旨和价值倾向、社会文化规范。 资本主义社会的议程设置实质 对考察舆论导向过程有一定启发意义。 “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的挑战 问题: 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 网络新环境: 与其说传统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减弱或消失,不如说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媒介“议程设置”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四)“沉默的螺旋” 传统的政治学和舆论学认为,舆论是一种“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社会讨论→合意达成”的理性过程。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舆论是一种社会控制的

文档评论(0)

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