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国平对话——青岛二中语文组读书活动剖析.doc

与周国平对话——青岛二中语文组读书活动剖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周国平对话——青岛二中语文组读书活动 2015-12-17?青岛二中?青岛高中语文教师家园 第137期 【名师感悟一】 ——读周国平散文集《经典的理由》有感 青岛二中 语文组 赵春雨 作为当代具有独特思想风采的散文家、哲学家,周国平先生的文章总能给人一种深邃、平和、超然的感觉。不随波逐流、不跟风媚俗,不会也不屑于给消遣猎奇者以热捧的理由。基于此,他的文集总能在浩如烟海的书刊市场占有显著的地位。《经典的理由》编选了周国平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上世纪末的近60篇文章。该书又分为“愉快是基本标准”“名著心解”“邻家的花园”“抚慰学术的寂寞”“辩论与真理”“智慧与美”“社会性五题”“读书与文化”等八个部分,从读书乐趣、名著解读、学术的困惑、真理与道德、教育的困惑多方面入手,阐发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独到理解。 通读全书,感受到了作者思想的深邃、语言的平和和见解的独到。其中,自己在两个方面感受颇深。 作者在《爱书家的乐趣》一文中说道:“爱书家的读书,是一种超越了利害和技术的境界。就像和朋友促膝谈心,获得的是精神上的安慰。” “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诸书本。只有到了人生的逆境,被剥夺了靠交往和行动排遣寂寞的机会,或者到了人生的困境,怀着一种靠交往和行动派遣不了的寂寞,他才会用书来排遣这无可排遣的寂寞。如此看来,逆境和困境倒是有利于读书的。” 在《读书的癖好》作者写道: 读“有用的书”即教科书和专业书固然有其用途,可以获得立足于社会的职业技能,但是读“无用的书”也并非真的无用,那恰恰是一个人精神生长的领域。 这几段话其实告诉我们三个意思:一是真正的爱读书是上升到精神抚慰境界的,二是人往往在寂寞时才会用读书来排遣寂寞,三是有用的书要读,看似无用的书也要读。 仔细想来,作者的话很有道理。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往往给人带来许多压力,很多人需要在精神情绪上得到调节或抚慰,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自我调控,于是,读书也就成为放松情绪、滋养心灵、宣泄压力的一种绝好方式。当然,我们不一定非要处在人生逆境或困境时才去读书,只要觉得自我空间或时间能够得到保证时,完全可以拿一本书来读。而且,对于一个成年人,尤其是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来说,我们具备了相当的职业素养或技能,我们在求学或事业发展阶段对于本专业的书籍已有较多的钻研,这些“有用的书”无疑会陪伴我们一生。然而,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那些能够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升境界的书籍恰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对于我自己来说,文史哲本就不分家,且教材本身也往往涉及哲学、历史、地理、艺术、天文、军事、科技等诸多方面,仅仅是照本宣科,人云亦云,就显得被动肤浅,隔靴搔痒。应当说,自己的的读书兴趣较浓,涉猎范围较广,但尽管如此,也常常感觉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事业的需要和自己的兴趣相结合,自己倒是在“无用的书”中找到了突破口。一方面,这些“无用的书”能使自己在独处时获得足够的心灵滋养,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付裕如。因此,“无用”恰是“有用”,“闲书”其实“不闲”。关键在于书的内容和品位,读书的心境与态度。 作者在《外行的感想》说到:“做学问是最起哄不得的事情,必须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得下去。做学问也是最勉强不得的事情,必须有真兴趣,才能做出成绩来。文化和学术是社会的财富,但具体的文化创造和学术研究过程却是非常个人化的,一切精神杰作都是个人在寂寞中独立劳作的产物。世上任何时候总是有真正爱文化的人,他之从事文化乃是情性所驱,不得不然。所以,不管市声如何喧嚣,人心如何浮躁,他仍能心静如恒。” 此外,在《真正的学生要有恒久性和世界性》写到:“创新而不靠移花接木,搬弄新术语,首先要在学术上有根,然后才能开出自己的花朵。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没有许多年自甘寂寞的艰苦劳作,是决不能达到的。” 周先生的话可谓一语中的。做学问首先要有兴趣,其次要耐得住寂寞,第三要有独创。这实质上道出了做学问的三个原则。做学问首先要有兴趣。兴趣是动力之源。于是,如何激发工作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成为我们自身不可忽视的问题。我的身边有很多人在工作上、学术上很有成绩,对所做的事情有兴趣、不倦怠是根本原因之一。而学生在社团活动、各科竞赛中的惊人成就也同样说明兴趣的重要性。 其次,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 “要耐得住寂寞”实在是很平常但又很不易做到的事情。且不说做学问,就是做好一件事情,也要全神贯注、旁若无人,才能激发或调动智慧。只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心浮气躁、心乱如麻、心神不定的现象。沉不下心,定不住神,看起来也很忙碌,但收效甚微甚至自欺欺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无非有二: 一是对自身的目标追求不明确,做事盲目被动,分不清主次,缺乏针对性和目的性,做到什么程度或怎样做缺乏理性思考,因而做事时难免三心二意;或者内心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