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 ,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 ,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文章以“苏子曰”引出的一段话,是针对上文“客曰”反映的悲苦思想而言的,这正表达了作者要求摆脱悲苦思想的愿望。“苏子曰”表现了作者对世事有超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深受庄子人生哲学的影响,不为生死、得失、荣辱、毁誉所累,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以自我排解。 * 荡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游览 起 劝客人们喝酒 缓慢运行 笼罩 任凭小船 浩荡渺远的样子 凌空乘风而行 脱离尘世 越过 飞升成仙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景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第一段:夜游赤壁,良辰美景乐事。清风明月,水光天色,把酒诵诗。 在这时 敲 桨 清澈澄明的江水 迎着江面浮动的月光 悠远茫茫 心中的情思 按着 伴奏 思慕 细线 婉转悠长 深渊 寡妇 使……跳起舞 使……哭泣 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在优美的景色中“饮酒乐甚”“扣舷而歌”“客有吹洞箫者”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使长期过谪居生活的作者内心惊动,为主客对话做好了铺垫。 第二段:作者饮酒放歌之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客人的“悲”由三方面原因构成: ①由古代与当世的人物对比而生悲 ②由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的对比而生悲 ③由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而生悲 第三段 :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接着以“苏子愀然”“问客”,引出一场关于人生意义的论辩。一主一客其实都是作者的独白,反映了他陷于苦闷而又希望摆脱苦闷的矛盾心理。“客曰”,是作者借客人之口表达自己在思想上找不到出路的悲苦心情。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人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从“取与不取”的角度,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摒弃(不取)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取无穷的自然万物(明月清风)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 第四段: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豁达开朗的心情。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到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现实中的“风月” 历史中的“风月” 哲理中的“风月” ——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生死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第五段 写赤壁夜游之乐。 写饮酒放歌之乐引出客人悲凉的箫声。 写主客回答引出人生短暂之感。 写苏子超然于世的情怀。 客转悲为喜,主客畅饮。 坎坷人生经历 一度下狱, 三度被贬。 命途多舛, 生活坎坷。 但他 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 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 1、1080-1084年 44岁谪往黄州。原因:陷于乌台诗案被新党贬谪; 2、1089-1091年 49岁谪往杭州、颍州 。原因: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 3、1094-1100年 58谪往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