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明上河图》中反映的北宋城市居民的世俗生活
在反映宋代社会生活和物质文明的广阔性与多样性等方面,《清明上河图》有着文字难以替代的文献史料价值,是了解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的极其重要的形象资料。 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一幅精品画作,其画面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开封)的日常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初城市建设的面貌,充分展现了开封当时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繁华都市的特点,将中国城市建设的成就凝固于一刻。整个画面气势恢宏,让人叹为观止。本文就以《清明上河图》以此研究北宋城市居民的世俗生活。
1、有关世俗的解释
①指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
《文子·道原》:“矜伪以惑世,畸行以迷众,圣人不以为世俗。”
《史记·循吏列传》:“孙叔敖者,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都城纪胜瓦舍众伎》(宋.灌圃耐得翁)“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与之丑貌,盖亦寓褒贬于市俗之眼戏也”。
《香囊记·辞婚》(明 邵璨):“只是这个人有些执古相,不通世俗。”
②尘世;世间
《庄子·天地》:“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
《惜誓》(汉 贾谊) :“方世俗之幽昏兮,眩白黑之美恶。”
《与焦弱侯书》(明 李贽) :“世俗俚语亦有可取之处: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
《古屋》(王西彦)第四部七:“一切世俗的享乐,一切所谓荣华富贵,我全看破了。”
③俗人,普通人、一般人。
《南查清楚商还是南君书·更法》:“子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孟子·梁惠王》:“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也。”
《庄子·天下》:“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和彦猷晚宴明月楼》之一(宋 苏舜钦):“凭栏挥手问世俗,何人得到蟾蜍宫?”
《瞑庵杂识》卷二(清 朱克敬):“世俗以势利为是非,皆此类也。”
④流俗;庸俗
《王公墓志铭》(唐 韩愈):“公所为文章,无世俗气。”
《皇清州同知尹思袁公(袁可立曾孙)墓志铭》(清 汤之旭):“舅氏天性豪迈,喜施与,无世俗龌龊态,而交结知名,座客常满。”
《倪焕之》一(叶圣陶):“树柏说到末了一句时,焕之觉得他突然是中年人了,老练,精明,世俗,完全在眉宇之间刻画出来。”
⑤民间流行的气习
《楚辞》屈原《渔父》:“安能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皓皓,比喻贞洁)
《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世俗更而变化兮,伯夷饿于首阳。”
2、世俗生活
从对世俗理解到的世俗生活应该就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模式,因而有“贵在世俗”之说法,其本意应该随遇而安、顺应现世的社会生活,积极享受现世的世俗生活。世俗生活的享受既有有物质上的享受,如柴米油盐;也要有精神层次的满足,不落俗套,活得雅俗共赏。如听说评唱。
3、《清明上河图》体现北宋东京城居民的世俗生活
整个《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东京众多的行业,众多的人口,众多的商旅活动。从中体现出北宋东京城居民的世俗生活。按照世俗生活的理解,在北宋东京城居民的世俗生活中主要体现出两大方面的生活状态:
3.1民间流行的气习
3.1.1喝茶斗酒
乐坊酒肆
3.1.2说书讲史
勾栏瓦肆
一是游戏活动,有野台戏、耍猴戏、僧侣拳击、说书、走钢丝走绳、打花鼓、和尚杂耍、斗百草、傀儡戏、相朴等;二是清明活动,如打秋千、放断鸢、插柳、春游野宴、扫墓、军中射柳;市招类,如特别标志(酒帘、饭铺晃子、接骨店、香蜡铺、笔墨店、鞋店、杂货店),又如饮食类市招(官盐、糖房、糟熏海味、蜜饯、羊肉、茶点、小吃店),又如公家机关市招(官厅、状元府)。
3.2传统节日已经初步形成
元宵节吃汤圆
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老百姓希望家宅“团团圆圆,”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希望能够招财进宝。到了宋元元初的时候,汤圆就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
2、除夕夜送礼
宋代的除夕日,邻里乡亲都会相互馈赠少量米面,表示新的祝贺,相互邀请饮酒,辞旧迎新。展示了中国人珍惜年华、重人情的淳厚质朴的风俗。
3、清明踏青
宋代踏青之风盛行,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清明时节京都人民踏青远足的热闹情景。
4、冬至吃馄饨
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国才开始盛行冬至、食馄饨祭祖的风俗。
5、宋代是我国风筝的发展阶段
原因:一是宋代城市文化经济的繁荣和民间手工业的兴起,二是宋代提倡传统的节日风俗,这就为风筝的发展和进入节日的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6、普通老百姓中兴起了一股食素的风气
为了适应这种风气,汴京、临安等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