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喀斯特石林景观研究讲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陈安泽. 中国喀斯特石林景观研究[M]. 科学出版社, 2011. 第一篇 总论 喀斯特(karst)原是斯洛文尼亚境内伊斯特里亚半岛(Istria Peninsula)上的一个地名,那里石灰岩广布,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奇峰异洞地貌景观。1893年南斯拉夫学者斯维奇(J.Cvijid)对该区地质地貌景观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并以这个地方名称“Karst”作为本区石灰岩溶蚀作用与现象的总称。之后,“Karst”便成为对石灰岩地区溶蚀作用和其形成地貌的世界性通用术语。我国学者把“Karst”音译成“喀斯特”,喀斯特随之成为中国地质学界的通用术语。鉴于该术语不够大众化,在1966年中国地质学会全国喀斯特学术研讨会上,建议将“喀斯特”用“岩溶”一词所代替,二者均可应用。这是因为喀斯特形成的奇峰异洞景观,主要是因岩石被水溶解作用所形成,“岩溶”一词既反映了这一地质作用的本质,在中文意义上也容易理解,之后,“岩溶”术语已被我国学者较为普遍的使用,但仍有部分学者继续使用“喀斯特”,因为“岩溶”在译为外文时,仍然译成“Karst”。两个专业术语虽有相通之处,但是,“岩溶”一词的涵盖面似乎更广些,因为它包含了所有可溶性岩石如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岩等)、硫酸盐岩(石膏等)及卤化物(岩盐等)形成的地貌和溶蚀作用的总和,而“喀斯特”的原意主要指石灰岩地貌及其溶蚀作用,其涵盖面较窄。本书所述的岩石景观资源主要是碳酸盐岩,因此采用了喀斯特这一用语,也就是说,它不包括硫酸盐和卤化物等可溶性岩石形成的石林景观。由于中国石灰岩类地层出露面积广、地层时代广、地质构造条件多样,可以形成的喀斯特石林地貌景观不但分布面广、类型多,而且有些已成为世界奇观级景观,为开展喀斯特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喀斯特旅游资源在中国旅游资源中占有主要地位,喀斯特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一大支柱。 第一章 喀斯特石林景观的定义 第一节“石林”一词的由来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以云南路南石林为代表的石林景观,便成为最受游人喜爱的自然风光,“石林”成为旅游的重要资源。由于地质学家对这种景观形成原因的关注,“石林”已成为一个专有地貌学术语,并被国内外地学家广为引用。但是,这个术语的形成历史,却鲜为人知。在中国“石林”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楚国大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年一前278年)所著的楚辞《天问》篇中,在该辞中屈原以疑问的口气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焉有石林”。可是屈原文中所指的“石林”是什么意思,已无从考察,是否是指地质景观石林,更无法判断。直到元代(1271—1369年)的文献中,才见到有人将路南的石林景观描述为“石门”,而对这种景观最形象的描述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1613~1682年),他在《肇域志》中对“石门”描述如下:“石门,在川西平壤之中,石笋密集,周围十余里,大者高百仞,参差不齐,望之如林”。“望之如林”是对这种喀斯特地貌景观最贴切的描述。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 年),路南州学正张瑞亮作了“石林歌”,是将这种特殊的喀斯特景观直接称为“石林”的最早人士。清康熙五十一年(公元1712年)修编的《路南州志》中记载:“石林,岩高数十仞,攀援可人,其中怪石林立,如千队万骑,危檐逐窟,若九陌三条,色俱青,嵌结玲珑,寻之莫尽,下有伏流、清冷如雪。相传昔人于隆冬遥见石上有李二株,结实鲜红,临不及取,次13寻之不复见,俗呼李子箐(笔者注,李子箐今石林景区一地名)”。这是官方正式将“石林”一词列入志书的记述。1931年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1884~1962年)携员考察路南大叠水瀑布时,顺道访问了现在的石林景区,随手提书“石林”两字。后由书法家周钟擞将“石林”用行书撰写,并为此写一跋语:“路南城西南三十里有大叠水,岩高千仞,瀑布飞流。或云可以设发电机,其力当不亚于海口。今岁春问,云南省政府席龙云公志舟亲往巡视。路经城东李子箐,见怪石嶙岣,如千队万骑,丛立奔麟,心甚异之,因题石林二大字以志。归而告,予考路南县志,石林旧有此 名,龙公所题,殆与巧合。前州牧蒋元楷,学正张端亮曾作石林歌以张之,而其名未甚著。今得龙公品题,则此石当与三品九华并著天壤云。中华民国二十年五月剑川周钟擞记”。令石工将“石林”与跋刻石于大石林景区中心部位的石柱上。“文化大革命”中遭毁,后另从著名碑帖上选了隶书“石林”二字,取代了原书,成为现今云南石林的标志。在龙云考察后,省政府拨专款兴建了道路、凉亭、别墅,还抽调10人进行专门管理。从此,路南石林景区成为由政府进行建设、管理、接待游人的景区。“石林”一词从此走入了公众,广为传播。 第二节 “石林”定义综述 1.我国学者及辞书对石林的定义 从科学角度最早对石林景观形成原理进行研究的是地质学家朱庭柘、马希融、杨钟健、卞美年。以1937年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