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讲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展过程: P89 起源(19世纪中叶)?成功实践(罗斯福新政)?日渐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缩小规模(20世纪八十年代)。 特点: 单纯的救济?公民的社会权利(通过立法和制度保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影响: ★ 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续上 为什么西方国家要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就不能保全少数富人” 。 ——美国总统肯尼迪 “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课程标准: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试大纲: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192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80 (一)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2、主要原因(政策): 3、直接原因: 4、具体原因: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生产与销售的矛盾(即市场供需矛盾,供大于求)。 ①贫富差距扩大; ③股票投机过热,掩盖了各种矛盾。 ②信贷消费过度(即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造成虚假繁荣; 一、192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80 (一)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2、主要原因(政策): 3、直接原因: 4、具体原因: P80-81 一、192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80 (二)标志与特点: (三)影响: 1、标志: 2、特点: 1929、10,纽约股价狂跌。 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影响深远。 表现: 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狂跌、失业人数激增等。 一、192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80 (二)标志与特点: (三)影响: 1、局部看: 2、整体看: 加深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社会危机。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1)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加深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 P82 二、资本主义运行体制的调节:P82 (一)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措施: ◆ 德日 ◆ 美国 ——建立法西斯政权统治。 (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 ——危机初期:胡佛“自由放任” 经济政策; ——危机后期:罗斯福新政。 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政府的干预只能造成低效率和浪费。 特点: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因此,如果仅由市场调节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容易导致经济波动和混乱。 二、资本主义运行体制的调节:P82 (一)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措施: ◆ 美国的反危机措施: 1、危机初期: 2、危机后期: 胡佛推行传统“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罗斯福实行新政。 结果: 教训: 危机没克服,反而恶化。 资本主义经济自我调整有限,政府必须适当干预。 二、资本主义运行体制的调节:P82 (一)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措施: ◆ 美国的反危机措施: 1、危机初期: 2、危机后期: 罗斯福实行新政。 1)新政背景: 2)主要内容: ①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 ②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 ③美国民众高呼改革; ④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二、资本主义运行体制的调节:P82 (一)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反危机措施: ◆ 美国的反危机措施: 2、危机后期: 罗斯福实行新政。 1)新政背景: 2)主要内容: 具体措施: ①整顿银行和金融业; ②调整农业政策; ③复兴工业(核心); ④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 (“以工代赈”) (救济、复兴、改革) 材料一: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