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内化”的高三物理试卷讲评策略.docVIP

基于“知识内化”的高三物理试卷讲评策略.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于“知识内化”的高三物理试卷讲评策略.doc

基于“知识内化”的高三物理试卷讲评策略   高三时间紧任务重,试卷讲评课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课堂复习的实效,笔者认为高考临近,我们除了要帮助学生有效回顾知识外,更重要的要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中心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为高考拿分服务.如何做到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课堂教学实践.   一、引导学生思维建模   思维是解题的利器,思维不顺则再简单的问题也难以突破,如果思维理顺了,那么难题可以化解为简单的问题,实现大题小作,有效突破.   例1如图1所示,在x0的区域内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在第一象限倾斜直线OM的下方和第四象限内存在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自电场中的P点沿x轴正方向射出,恰好经过坐标原点O进入匀强磁场,经磁场偏转后垂直于y轴从N点回到电场区域,并恰能返回P点.已知P点坐标为(-L,32L),带电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初速度为v0,不计粒子重力.求:(1)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2)N点的坐标;(3)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   讲评环节1细致审题,建立模型   这是一个典型的例题,不过对于学生而言,初看觉得很难,感觉无从下手,怎么办?笔者引导学生对题干多次阅读,通过细致地审题,完成“思维建模”过程:   ①带电粒子从P→ O过程建模类平抛运动   ②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过程建模匀速圆周运动   ③带电粒子从出磁场→N过程建模匀速直线运动   ④带电粒子从N→P过程建模类平抛运动   讲评环节2规范解答过程   (1)设粒子从P到O时间为t,加速度为a,则L=v0t,32L=12at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qE=ma,由以上三式,可解得E=3mv20qL;   (2)设粒子运动到N点时速度为v,则v=v20+2a×32L=2v0,所以粒子从N到P的时间t′=12t,沿y轴位移h=12at′2=38L,因此N点坐标为(0,538L);   (3)粒子在磁场中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设半径为R,粒子在O点时速度方向与y轴负方向的夹角为30°,由几何关系可知R+Rsin30°=538L,又因为qvB=mv2R,解得B=83mv05qL.   讲评环节3反思解题技巧   一道习题的解决不应该是习题讲评的终点,在问题解决后,应该引导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技巧进行总结与反思,比如例1的解决,笔者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学生能够得到如图3所示的4个层次的解题技巧,能总结出解题技巧,这是解题能力和解题思维的进步和发展.   二、引导学生数形结合   物理规律、公式与物理图象的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其关键是把图象与具体的物理情境结合,并结合斜率、特殊点等的物理意义,确定能从图象中反馈出来哪些有用信息并结合物理规律、公式求解,要通过例题的讲解引导学生反思获得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数形结合的一般思路.   例2水平地面上有一运动的一长木板,在t=0时刻将一质量与长木板相等的物块无初速度轻放到木板上,接着记录木板运动的速度-时间关系,得到如图4所示的v-t图象.已知物块始终在木板上,物块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均有摩擦,且物块与木板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 m/s2),求:(1)物块与木板间、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从t=0时刻到物块与木板均停止运动时,物块相对于木板的位移的大小.   讲评环节1细致审题,获取信息   (1)读题:   (2)读图:   讲评环节2数形结合,理顺思路   讲评环节3规范解答   (1)在t1=0.5 s时,由v-t图象可知二者速度均为v1=1 m/s,设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得   a1=v1t1(1)   a2=v0-v1t1(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物块有μ1mg=ma1(3)   对木板有μ1mg+2μ2mg=ma2(4)   联立(1)~(4)得联立方程得μ1=0.2,μ2=0.3.   (2)t1时刻后,地面对木板的摩擦力阻碍木板运动,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改变方向.设物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Ff,物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和a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对物块有Ff=ma1′,对木板有2μ2mg-Ff=ma2′,假设物块相对木板静止,即Ffμ1mg,与假设矛盾,所以物块相对木板向前减速滑动,而不是与木板共同运动,物块加速度大小a1′=a1=2 m/s2.   物块的v-t图象如图5所示.此过程木板的加速度a2′=2μ2g-μ1g=4 m/s2,由运动学公式可得,物块和木板相对地面的位移分别为   x1=v212a1+v212a1′=0.5 m;   x2=v0+v12t1+v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