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究.docVIP

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究.doc

早春马铃薯三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探究   摘 要:针对当前马铃薯栽培现状,结合商丘及周边地区马铃薯生产实际,运用三膜覆盖技术,从马铃薯播前整地施肥、种薯处理、精细播种、播后发芽期、幼苗期、发棵期、结薯期、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储藏等9个方面深入探讨各个时期马铃薯栽培管理要点、主攻目标及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以期为马铃薯优质高产提供更加完备的理论和生产数据。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三膜覆盖;病虫害;商丘   中图分类号 S5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042-02   马铃薯,学名Solanum tuberosum L.,俗称洋芋、地蛋、土豆等,为茄科茄属中能形成地下块茎的栽培种[1]。近年来,国家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是从目前生产情况来看,我国马铃薯培技术并不完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改善。   对马铃薯三膜覆盖、精细选种、种薯切块、精量播种、肥水管理等栽培技术的研究,能不断提高马铃薯种植水平,增加马铃薯产量,改善马铃薯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我国马铃薯市场竞争力。本文针对当前商丘及周边地区马铃薯栽培中各个时期的管理要点和主攻目标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以期为商丘及周边地区马铃薯栽培及育种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整地施肥   土壤耕作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和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和壤土地块最适宜马铃薯种植。结合整地,每hm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75万~5.25万kg作基肥,同时撒施氮磷钾复合肥(N15-P2O515-K2O15)2 250kg。若基肥不足,应集中沟施,以发挥其肥效。   2 种薯处理   2.1 精细选种 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设施条件、市场需求及消费习惯,选择商品性好、适应性强、耐低温的优质高产抗病脱毒种薯,如荷兰15、荷兰7号等。   2.2 种薯切块 切块前应准备2把切刀,分别放置于装有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溶液的玻璃容器中,刀片要全部浸在消毒液中[2]。切块时沿纵斜方向切成立体三角形,注意不伤芽眼,要求每块均带有芽眼,重量不低于25g。注意切块时环境温度控制在5℃以上,否则薯块刀口易造成冻伤。   2.3 药剂拌种及催芽 每150kg薯块,用加收米80mL+海力佳30mL或阿卡迪安20g兑水1kg喷后用安泰生150~200g+滑石粉3kg干拌。拌种后将切块放置于空气相对湿度80%~85%,温度为15~20℃的催芽室内,用潮湿的布覆盖催芽。这种方法能使马铃薯提早12~16d出苗,出苗率95%以上,出苗健壮,叶色浓绿[3]。当芽0.5~1.5cm时,在12~15℃条件下将切块放置于散射光下,芽见光后停止生长,等芽变绿粗壮时,即可播种。   3 精量播种   当棚内10cm土层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欲使马铃薯地块的总叶面积大且分布合理,有效地提高叶面积指数,增强光能和土地利用率,必须在实现合理群体结构的前提下密植。采用高垄密植栽培技术,行距70~80cm,株距30~35cm,沟宽15~20cm,沟深20~25cm,垄宽50cm左右,一垄双行,每hm2栽植7.5~8.25万株。采用该技术能够避免田间地积水引发的马铃薯病害[4]。每hm2用   1 500~1 950mL90%的乙草胺药剂,兑水600~750L,喷洒垄面后用超微膜覆盖垄面,保持药效,此为第一层膜。虽然单位面积株数较多,但由于穴距较大,解决了密植与植株间相互遮阳的矛盾,其叶面积指数在结薯初期即达到3以上,随着结薯盛期不断发展,延迟了衰落期的到来。播种后,拉来开棚内二膜,接口处用夹子固定。   4 田间管理   4.1 发芽期 发芽期温度较低,一般不需要浇水,以利于提高地温。此一时期的管理要点是始终保持土壤疏松透气,及时中耕松土,并做好雨雪天气拱棚维护工作。   4.2 出苗期 播种后20~25d,幼苗开始出土,并陆续顶膜。此时的管理重点是及时进行人工辅助破膜放苗,防止高温烧苗。放苗后,要用细湿土在苗子茎周围封住破孔,防治膜内高温气体外溢烧苗。结合破膜进行间苗,原则是去双苗留单苗。   4.3 团棵期 浇水与中耕应紧密结合,土壤不干不浇水,只进行中耕保墒。在植株封垄前进行最后一次中耕,为结薯创造良好的环境。团棵期的追肥应放在团棵早期,或等到结薯初期。若团棵中期追肥或虽早施效迟缓,则会引起茎叶徒长而延迟结薯。如果植株有徒长现象,可喷施矮壮素等抑制植株的营养生长,使养分向块茎中运转积累。   4.4 结薯期 此一时期是马铃薯需水量最大的时期,也是薯块形成的重要时期,水分蒸腾量大,需水量多,要及时浇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在结薯前期结合浇水配合施用磷钾肥。开花前后可以结合喷药防病喷施0.1%磷酸二氢钾。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