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北部地质沉积学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辽盆地北部地质沉积学研究.doc

松辽盆地北部地质沉积学研究   [摘 要]松辽盆地北部地层与沉积学研究始于20世纪早期,由于所采用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的差别,研究历程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在发展历程中,地层学为沉积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等时地层格架,在格架内进行沉积体系、沉积旋回、沉积物横向变化等研究的同时,地震沉积学通过地球物理方法重现了沉积物的性质、形态和三维空间分布。在沉积学研究中,还利用计算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正、反演工作,使沉积学研究不仅在宏观上更全面和三维可视化,而且在微观上更精确、细致。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指导了松辽盆地北部的勘探开发,学科自身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松辽盆地;地质;沉积;研究   中图分类号:U445.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223-01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学研究总体经历5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松辽石油会战勘探指挥部、地质部第二普查大队及王东坡、陶维屏等对松辽盆地白垩系沉积岩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王东坡等人在研究白垩系湖泊大相的划分时提出了相序演变序列。由于当时勘探手段的局限以及分析资料匮乏,沉积相类型、展布以及演化研究主要运用生物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岩石矿物学特征、区域地质背景等技术手段,所得认识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且由于纵向上以段(三级层序)为单位,平面比例尺太小,导致盆地级沉积相编图的精度偏低。   1.创立大型陆相湖盆三角洲沉积体系理论阶段   20世纪80年代,根据坳陷期地质资料和单体三角洲砂体几何形态精细描述,从区域沉积相到盆地级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建立了大型叶状复合三角洲中的枝状、垛状、枝―垛过渡状及席状三角洲沉积模式。宏观上,建立了大型陆相湖盆水进型三角洲沉积模式及大型陆相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模式,将陆相浅水湖盆三角洲划分为4种类型和8种亚类,并对各类三角洲成因、分布及沉积特点进行了描述。同时,总结了大型陆相浅水湖盆三角洲与海盆三角洲沉积模式的区别,认为大型陆相浅水湖盆三角洲以建设性为主,在湖退期和稳定期甚至湖侵期都可以形成建设性三角洲,河口区(三角洲内前缘)为水下分流河道与席状砂体,不发育大型、厚层、反韵律的河口砂坝或指状砂坝,海盆三角洲的主要特征恰恰是发育大型河口砂坝且具有良好的分选性。陆相浅水湖盆三角洲在湖盆大幅度退缩或季节性干枯情况下可以直达湖盆中心,形成没有稳定前缘席状砂的干枝状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因坡度平缓不易形成大型浊积物。海盆三角洲仅分布于海盆边缘,一般不会出现于枝状三角洲,常发育通过大陆坡到达深海盆地浊积物。陆相浅水湖盆三角洲具有连续沉积过程中相缺失的特点,而海盆三角洲沉积过程连续时相序也连续。   2.沉积动力学研究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主要是针对三肇凹陷扶杨油层进行区带级的沉积相研究,同时对松辽盆地油气田形成的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了全面总结。期间,编制了段级地层1:500000沉积相图,按平面形态和相组合总结了河流、河流―三角州沉积模式。根据单一三角洲旋回的不同平面形态和相组合特征划分为鸟足状、叶状和席状三角洲3种模式。从盆地构造演化角度分为断陷、坳陷、断坳转换及反转4个阶段,结合古构造、物源和古气候及基准面变化等因素对盆地沉积演化进行了沉积动力学分析,指出:区域断裂系统控制物源区;基底断裂带是长期发育的物源方向;古中央隆起带控制了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潮湿气候条件下湖盆扩张,干旱气候条件下湖盆萎缩。   3.地质规律再认识阶段   2000年以后,随着三维地震的普及和地震处理解释技术的提高,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方法广泛运用,对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相与沉积环境的认识不断加深。该阶段建立了松辽盆地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此格架内阐述了层序、体系域和沉积体系内部构成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对松辽盆地大型湖泊―三角洲、浅水三角洲、网状河、曲流河沉积模式进行了全面总结,在精度上完成了盆地级体系域、重点油层四级层序为单元沉积相研究,在广度上实现了盆地级大比例尺沉积相成图,其研究成果提高了对松辽盆地北部层序地层和沉积演化史的认识程度。这一阶段的突出成果是重点油层(如扶杨油层、葡萄花油层、高台子油层和黑帝庙油层)盆地级编图的精度在垂向上达到四级层序级别,在平面上达到1:200000。区带级沉积微相编图技术采用大比例尺细致地刻画出松辽盆地北部发育的5大物源体系,认为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受控于点物源而不是线物源,点物源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同沉积时期、不同物源体系的发育程度控制了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特征,提出了5种沉积相划分方案。根据岩性、沉积构造、岩相类型及组合规律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曲流河、正常三角洲、湖泊5种沉积相,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划分的12种亚相、28种微相类型已成为目前常用的沉积相划分方案。与此同时,提出了坡折带控制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