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课《诗词曲五首诗》上课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5课《诗词曲五首诗》上课讲解

诗词曲五首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咏史诗的特点 咏史诗——借题发挥——对史实“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豪咏,更包含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名为咏史,实为咏怀。 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借一件事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后两句是议论。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郞方便,那么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 由叙事引发议论。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参考译文】 明月何时出现的呢?端起酒杯仰问上苍。(又)不知天上的宫殿楼台,今夜是什么年月。我(有心)想驾风前去,又怕琼楼玉宇的极高处,(我)耐不住那里的清寒。(况且在那里)起舞只能玩赏自己的孤影,哪如在人世间(痛快)呢!月亮转过朱阁,低照着美丽的窗户,照着不眠的诗人。不应有什么怨恨,(但它)为什么总是赶在(我)离别亲人的时候露着圆脸呢?(退而思之)人世本有悲欢离合,月亮总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以圆满。只求亲人平安,千万里之外共赏此美月吧。 这是一首咏志诗。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第二年元月,元军出珠江口,进军南宋最后据点崖山,文天像被押解同行,过零丁洋时写了这首诗,决心以死殉国。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招降宋军抗战将领张世杰等,文天祥严正拒绝,说:“我自救父母不得,乃教人背父母,可乎?”遂出此诗以明心志。张弘范见诗中辞意坚决,“但称‘好人!好诗!’竟不能逼。” 资料: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经:经书。 干戈寥落:武器兵源不足。寥落:不足。 四周:四年。 风飘絮,雨打萍:风中柳絮,雨中浮萍。同样比喻国家和自身摇摆不定。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前两个“惶恐”“零丁”:地名。 后两个“惶恐”“零丁”:表心情。 丹心:1,不投降卖国;2,爱国之心。 汗青:史书。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 疏通诗意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疏通诗意 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2、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21岁读经书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动荡不安,危在旦夕。 “雨打萍”比喻自己一生坎坷,漂泊不定,时起时沉。 3.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个有什么含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前一个“惶恐”、“零丁”是指地名,后一个“惶恐”、“零丁”是写心情。 ——表达了诗人对危难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哀叹。 巧妙的借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堪称“千古妙联” 4.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宁死不降的民族气节。因此,尾联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2:写诗人寒窗苦读考上功名,进入仕途;还写了诗人起兵抗元的经历。 3,4:写国家命运惨淡,动荡不安,危在旦夕;自己家破人亡,漂泊不定,孤苦伶仃。 5,6: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和对自身处境的孤苦。 7,8:表现他宁死不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英雄的气节。 小结:《过零丁洋》一诗,整首都把叙事与抒情融为一体,诗人是在叙事,还是在抒情,让人分不清哪些是叙事,哪些是抒情。叙事抒情两者交融,浑然一体,从而更深一步地将诗人那一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