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雷电颂优秀公开课件
剧情简介 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课文节选的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 * * 郭沫若 南流初级中学 刘兰杰 屈原——名平,字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楚国人。他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是“楚辞”体的创造者和代表作家。 屈原做过三闾大夫,主张举贤任能,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国家。楚国被攻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后世所见屈原作品,都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其中包括《离骚》、《九歌》、《九章》、《天问》。 1、战国时代,称雄的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争城夺地,互相杀伐,连年不断混战。 2、那时,楚国的大诗人屈原,正当青年,为楚怀王的左徒官。他见百姓受到战争灾难,十分痛心 。 3、屈原立志报国为民,劝怀王任用贤能,爱护百姓,很得怀王的信任。 4、后来他遭到排挤,种种诬陷接踵而至,楚王撤销了屈原的官职,将之流放。 5、当时秦国势力大,秦攻击楚国。屈原主张联齐抗秦,遭到楚王拒绝,几次被囚 。 6、楚国国势一天不如一天,失掉了对抗秦兵的力量。秦国占领了楚国大部分土地,楚要灭亡。满腹的忧愁愤恨,使他写成了诗篇《离骚》。 7、楚国要亡了!他来到了汨罗江边。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见了自己的满头白发,心里像波浪一样翻腾起来。这里的土地没被秦兵践踏过,是干净的。他解下衣服,包着江边的石头,用带子紧紧缚在自己身上。 8、屈原奋力向江心一跳。爱国诗人带了楚国的干净石块,很快沉了下去。相传这天是五月五日。 百姓相信爱国诗人是不会死的,每年五月五日,他们摇着龙船,到处寻觅。屈原的爱国精神,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生了根。 郭沫若 郭沫若 (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诗集《女神》 历史剧 :《棠棣之花》dì 《屈原》《虎符》《高渐离》 《孔雀胆》《南冠草》 与黑暗反动势力坚持进行顽强、不妥协的斗争是贯穿这些剧本的一个共同的基本精神。 《雷电颂》选自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最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发动“皖南事变”,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的高潮。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借历史上的屈原的悲剧,展示了现实世界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了“借古讽今”的作用。 字的读音: 睥睨pì nì 波澜lán 发泄xiè 鞺鞺鞳鞈tāng tà 污秽huì 稽首qǐ 迸射bèng 罪孽niè 脚镣liào 咆哮páo xiào 眩目xuàn 伫立zhù 木梗gěng 驰骋chí chěng 虐待nüè 雷霆tíng 徘徊pái huái 忏悔chàn 郢yǐng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雷霆:1,雷暴;霹雳。2,比喻威力或怒气。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2,比喻犹疑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浮动、起伏。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研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你读过文章后的第一感受是什么? (2)文章全部是屈原的内心独白,他赞美了什 么,指斥了什么? (3)文中写到了哪些景象?结合写作背景,想 想这里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4) 《雷电颂》独白激情澎湃,气象雄浑,作 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激情澎湃,气势雄浑。 研读课文 文章全部是屈原的内心独白,他赞美了什么,指斥了什么? (1)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对光明的礼赞 和向往(1-8); (2)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愤怒诅咒昏庸腐朽的 当权者(9-13) 研读课文 文中写到了哪些景象?结合写作背景,想想这里用到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写到了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土偶木梗”等景象。 研读课文 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