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165《明季三朝野史》清 顾炎武 撰
                      《明季三朝野史》 (清)顾炎武 撰●弁言
 
  「明季三朝野史」四卷,原为抄本,旧题昆山顾炎武辑。因其书记福王、唐王及桂王事,而又称清曰虏,在清代当为禁书。清季文网渐弛,遂有印本行世。兹即据陈汉光先生所见示之光绪戊申(三十四年)上海石印本钞录,并加标点,列为台湾文献丛刊之一。
 
  此书分量不多,难成专册,用自「荆驼逸史」中录出汪光复撰「航海遗闻」一篇,作为附录。「三朝野史」未记鲁王监国始末,此文正可补其阙也。
 
  「野史」及「遗闻」皆间有讹误之处,以无别本可校,只得俱仍其旧,不敢妄为窜改。(百吉)
 
  ●跋右明季三朝野史计四卷,世无刊本。余借钞同郡友王石农家,藏之箧笱逾四十年,原稿已毁于火。书中纪事核实,于本朝亦无谤词。其指北为虏,揆以舜东夷、文王西夷,宜无庸避忌。大儒著作,不忍听其湮没,而又不敢窜改,恐失其真。明臣尊明,圣训皇皇,幸毋罪我!
 
  光绪三十四年夏四月,张慕庐志于上海箫市之大雪山房。
 
  ●明季三朝野史目录
 
  卷之一圣安纪略(上)…………………………………………………………………………(一)
 
  卷之二圣安纪略(下)………………………………………………………………………(一五)
 
  卷之三思文纪略………………………………………………………………………………(二七)
 
  卷之四永历纪略………………………………………………………………………………(四三)
 
  附录航海遗闻………………………………………………………………………汪光复(五七)
 
  ●明季三朝野史卷之一
 
  昆山顾炎武亭林氏编辑
 
  圣安纪略(上)
 
  帝讳由崧,神宗次子福恭王常(下缺)。
 
  崇祯十七年甲申夏四月十二日,南□□闻京师陷,先帝后崩,府部文武各□□魏国公徐宏基第议立亲藩讨贼,时潞王(潞王常淓,神宗母弟潞简王之世子也)、福王各避贼淮上。凤阳总督马士英言:「福王,神宗孙,光宗侄,大行皇帝之兄,伦序当立」。兵部尚书史可法、署礼部事兵部左侍郎吕大器持不可。右都御史张慎言、户部尚书高宏图、詹事姜曰广、吏部给事中李沾、河南道御史郭维经、诚意伯刘孔昭、太监韩赞周等会议,独大器后至,议未决。孔昭、沾、赞周力主之,如马士英言,遂迎福王。
 
  五月朔,王之南京。以内守备府为行宫。初四日监国,十五日即位,以明年为弘光元年。史可法、马士英、高宏图、姜曰广、王铎并为东阁大学士。改张慎言吏部尚书,士英掌兵部、宏图掌户部,进大器吏部左侍郎、沾太常寺少卿,赞周掌司礼监,可法督师江北。起徐石麒左都御史;张国维兵部尚书,协理戎政;周堪赓户部尚书;顾锡畴礼部尚书;黄道周、何楷、张有誉、王心一、何应瑞、高琸、解学龙、贺世寿为各部侍郎;刘士祯、侯峒曾、郑瑄、许誉卿为寺卿;建言科道章正宸、熊开元、姜采、庄鳌献、袁恺、马兆义、杨时化、詹尔选、李模、张瑄、郑友立、乔可聘、李曰辅、李长春等原官起用。徐沂、曹勋、吴伟业,并以少詹事兼侍读学士。
 
  以左懋第巡抚应天、安庆,田仰巡抚淮阳,总兵官郑鸿逵、黄蜚守镇江,郑彩管水师,吴志葵防吴淞,黄斌卿防上江,御史祁彪佳等安抚浙、闽。
 
  立四镇:以总兵官东平伯刘泽清辖淮海,驻淮北,经理山东一路;总兵官高杰,封兴平伯,辖徐泗,驻泗水,经理开归一路;总兵官刘良佐,封广昌伯,辖凤寿,驻临淮,经理陈杞一路;总兵官靖安伯黄得功,进爵为侯,辖滁和,驻庐州,经理光固一路。每镇设兵三万人,本色米二十万石,银四十万两。杰,降贼也,号「翻山鹞」,从李建泰起兵。兵败,南走扬州,大肆杀掠。及设四镇,杰踞扬州,黄得功与争;朝廷命万元吉为太仆寺少卿,监江北军,往来开谕,以杰充史可法前锋,始罢兵。
 
  吏部尚书张慎言疏荐原任大学士吴甡、原任吏部尚书郑三俊,诏赦甡罪,陛见;三俊候另议。是月二十三日早朝,刘孔昭约诸勋臣,呼大小九卿、科道于廷,大骂慎言,欲逐去;谓「雪耻、除凶、防江、防河,举朝臣子,全副精神,宜注于此;乃今日讲推官,明日讲陛官,不及武臣,但知结党行私,所荐吴甡有悖成宪」!又言:「慎言原有二心,告庙定策,多方疑阻,不可不诛」!慎言立班不辩。御史王孙蕃诘孔昭:「先帝裁文操江,归武操江,亦未见作何事业;且吏部职司用人,除推官、陛官外,别无职掌」。高宏图曰:「朝廷自有公论,何遽殿争」?明日,孔昭补疏纠参。慎言具疏求去。李沾两解之曰:「孔昭拥戴有功,但因文臣启事屡登,武臣封爵未定,所以争耳」。于是高宏图、姜曰广相继乞休,言「文武官各有职掌,即文臣中他部亦不得夺吏部之权;今用人乃慎言事,孔昭一手捉定,非其所私,即谓之奸。臣等皆赘员矣!慎言荐甡,勋臣以为不可,臣不能知;然票拟实出臣手。又三俊清刚,系五朝人望,臣终以为不可不用。是臣罪不减慎言。窃念朝廷之尊,尊于李勉,天子之贵,贵于叔通;臣忝辅弼,日见宸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