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明确目标】
1、掌握南部非洲的地理位置和组成;
2、运用地图说明南部非洲的自然环境特点;
3、运用资料分析南部非洲经济的特点;
【自学指导】
[读图识记]在非洲图上填注:大西洋、印度洋、阿拉伯海、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莫桑比克海峡、索马里半岛、马达加斯加岛、几内亚湾、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乞力马扎罗山、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河、赞比西河、坦噶尼喀湖、维多利亚湖、东非大裂谷、好望角。
一.非洲地理位置和范围●东半球的西部(介于17oW一51oE之间)
●赤道横穿中部,绝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介于37oN一35oS之间)。
(1)经纬位置::绝大部分位于 纬度 带地区。
(2)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的西南面,东濒 洋 ,西临 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同 洲相望。东北与亚洲之间隔着狭窄的红海,并以苏伊士运河为陆上分界 ,南到 角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北非之间,以北非各国的南部边界为界线(北回归线附近),撒哈拉沙漠横亘在此界的两边。撒哈拉以南的国家都已经独立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非洲面积的五分之四。该区目前有48个国家,苏丹是黑人最早的故乡 也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唯一过亿的国家,南非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埃塞俄比亚是非洲最贫穷的国家。
一、自然环境(一).地形单一 ------起伏和缓的高原大陆
(1)总特点:非洲大陆以 为主,地形 ,起伏和缓(平均海拔750米以上)。
(2)地势:非洲地势由 向 倾斜。
(3)高原逼近大陆边缘,使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半岛、 岛屿、海湾和良港
(4)地形区:非洲大陆有 高原、 高原、 高原、 山
山、 山、 裂谷、 盆地、 谷地和三角洲,
另有 岛。
①东非高原:赤道附近东部,位于乌干达、肯尼亚、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
赞比亚等国境内;②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③南非高原:
位于安哥拉、纳米比亚、南非境内;④(北非)阿特拉斯山:非洲东北部,摩洛哥、
阿尔及利亚境内,呈东北——西南走向;⑤(南部)德拉肯斯山:南非境内,呈南—
—北走向;
⑥乞力马扎罗山:位于 附近,坦桑尼亚境内;为非洲最高峰(5895米);
山体有明显的 自然带,南坡由 到冰原带,北坡由 到冰原带。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山顶有常年不化的积雪,赤道雪峰成为非洲著名的旅游景观。
⑦东非大裂谷:地质构造名称—— ;
成因:板块 处断裂下陷形成;
起止点:南起 河口,北经 ,直到西亚 附近;
地形特点:两岸悬崖陡立,附近多死火山和活火山(如乞力马扎山),谷底 连串(多为构造湖如维多利亚湖、坦噶尼咯湖)。
⑧刚果盆地:分布:位于赤道附近,刚果(金)、刚果(布)境内;
形成:原为 湖,后由于地壳上升,刚果河 ,湖水外泻形成;
盆地判断依据:河流由四周流向中心,形成向心状水系。
⑨马达加斯加岛: 非洲 的岛屿;
该岛是世界上最大的 产地;
地形地势:岛屿东部有一海拔较高的山脉斜贯南北,山地东坡比西坡陡。
⑩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埃及境内。
湾为非洲最大的海湾;
半岛为非洲最大的半岛;
海峡为世界最长的海峡;
运河是亚、非洲的分界线;
海峡(沟通大西洋和地中海,欧洲和非洲的洲界线);
(二).气候---热带大陆
1、非洲的气候特征
(1)气温高(2)干燥地区广
(3)气候带明显,而且南北对称分布
在非洲,气候和植被等自然环境要素在赤道两侧南北对称分布的特征非常明显,即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极为显著,其成因如右图表示
2、气候类型:
非洲气候类型有 气候、
气候、 气候、
气候、山地气候。
[注意]为什么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呈带状分布
原因:①赤道穿过大陆中部,纬度呈南北对称分布②地形单一,地势起伏不大③加上海岸线直,因此,使气候受非地带性因素的干扰小,从而使非洲气候呈明显的带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度地带性明显
(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到南北纬 之间。
地带性分布区:赤道附近的 盆地。
成因:终年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