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蓝色很不错
目录 一 、人与管理的关系 (一)管理是人的行为,管理活动是通过人来实施的。 (二)从主客体关系看,人是管理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三)这里的管理主体与管理客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不同的管理系统中,人既可以是管理主体,也可以是管理客体。 二、 管理活动中人的需要 (一)人的需要与马斯洛心理学 1、需要具有心理上的倾向性。 2、马斯洛心理学发掘人性的积极方面,他的需要层次论被 管理理论广泛接受。 (二)需要层次论 1、需要层次论的两个基本论点 (1)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激励作用。 (2)人的需要有轻重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2、需要层次论(图表) (1)由图表可以看出,人的需要大致由两大等级组成,一 类是基本需要;另一类是发展的需要。 (2)需要的层次是可以交错的,即使第一类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也可以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 比如:社会上有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即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们却将自己的精力、金钱都投入到自己的艺术生涯中。 另外, 还有一些生活贫困却具有极大爱心的人们,他们将自己微薄的收入捐献出来去帮助一些有困难的人,自己却在贫困线挣扎。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具有这种精神的人们都可能会舍弃自己低层次的需要,而去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三、人的自我实现与管理 ——麦格雷戈的Y理论 (一)其主要内容是: 1.人并非生性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 2.一般人在适当鼓励下,不仅能接受职责而且追求担负责 任。逃避责任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3.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4.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间是没有矛盾的。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5.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6.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二) 优点: Y理论肯定了人在组织管理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而且肯定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强调通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方式完成对人的管理,这样有利于提高人的主体能动性,有助于发挥人的潜能。 (三)缺点: Y理论导致放松对个人的管理,而听任个人的发展,通过实践的检验,证明Y理论的管理效果是不确定的,对人性的假设具有片面性。 (三)案例——本田公司的人本管理 1.本田秉持的人本管理理念 尊重个性、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观念,使本田形成了推崇员工创造性、自由豁达的企业文化。 2.尊重个人,员工平等 本田的人员安排、调动贯彻“自我申请制”。在对本田职工进行的一项关于“本田精神的核心是什么”的问卷调查中,回答顺序分别是独创性、要为自己工作、人尽其才、不要怕失败。 3.一人一事,自由竞争 一人一事就是废除公司强迫一个人干一项他不能胜任的工作的做法,保证每一个人都有自由选择一个自己主攻的方向的权利。 4.鼓励创造型人才 5.利用“鲶鱼效应”保持活力 什么是“鲶鱼效应”呢? 看一个故事: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渔民们发现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这位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他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大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四 、人性假设与人的复杂性 (一)“经济人”假设 (二) “社会人”假设 (三) “自我实现人”假设 (四) “复杂人”假设 (五) “道德人”假设 (一)“经济人”假设 1. 提出者: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2. 产生背景:20 世纪初,大规模工业生产、激烈的自由竞争与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使管理事务日益复杂, 对工具人假设的非人本质与经验管理形成挑战。 3. 基本含义: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发和控制下从事工作。 (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 (4)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涉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