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孩子”也需要帮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坏孩子”也需要帮助.doc

“坏孩子”也需要帮助   我们在关注被欺凌的孩子时,霸凌者真的应该被舆论“吊打”?学校应该顺应民意把霸凌者推出来,缓解自身的压力?别忘了,他们也是孩子,需要被帮助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受害者。   自去年12月8日《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一文通过新闻传媒逐步扩散,公众高度关注,从而引发了种种争议和对学校教育的指责。愤怒网友在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的后台留言,几乎把中国教育说得一无是处,把教育者批得体无完肤。人们认为学校管理者“无担当”,只想“大事化小”,并且认为正是学校的消极态度让“校园欺凌”愈演愈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感到经常被吐槽的学校教育又被重重地捅了一刀。   然而事实是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我们在关注被欺凌的孩子时,霸凌者真的应该被舆论“吊打”?学校应该顺应民意把霸凌者推出来,缓解自身的压力?别忘了,他们也是孩子,需要被帮助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也是受害者。   “僵尸游戏”的受害者   我想给孩子们讲一堂关于霸凌的课。   备课时,我查阅了“bully”一词中英注释,a cruel and brutal fellow,欺凌弱小者,土霸。有道词典的专业释义中还引用了这样一句:The bully problem in school is a hot topic worldwide in nowadays psychology study.(学校欺凌问题是当前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国际性热点问题。)各国也都有以“校园霸凌”为主题的电影,引发人们深思和重视,此话题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攻击或暴力是一种学习得来的反应,尤其对身为高等动物的人类来说,本能性的攻击由大脑皮质所控制,但更受到后天经验的影响”。其中,家庭与社会是青少年获取攻击性行为模式的重要来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孩子的不良行为形成于家庭、显现于学校、危害于社会。      中关村二小的事件发生以来,我一直在观察和思考身边孩子们的相处情况。孩子们之间每一个不愉快、小争议都是因为嬉笑好玩,但孩子们玩着玩着就会引发出冲突和矛盾,其中多半是由于玩笑开过头或言语伤害小伙伴、身体触碰过重而将矛盾激化。有的冲突需要借助老师的力量去平息,有的或许上完一节课后就自然化解了,也有的会由小伙伴们自己协商着解决。   如今在校的学生是看着奥特曼,学着天线宝宝、巧虎,读着《查理九世》,打着僵尸游戏(或其他血腥打斗游戏)长大的,他们的言辞、动作有许多都是来自对抗游戏中的术语和姿势。在教学大楼的走廊上,我听到两位停止打闹学生这样的对话,“现在不打,我没电了,让我充一下电再玩……”   上周我翻看一位学生的英语书时发现,他在书上写下“大家都希望死,赶快死吧”,“现在说我,我就跳楼”,我不知如何作答,只觉头皮发麻。随即请家长到学校长谈,了解到孩子父母规定孩子每天只能玩十分钟游戏,推算着孩子因为割舍不了对游戏的痴迷,于是自娱自乐地在书本上画起了打斗游戏。所写的“大家都希望死,赶快死吧”,“现在说我,我就跳楼”这些话语,让我忧心沉迷于游戏的孩子,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他们能分清楚吗?   孩子们小小的头脑里装着外来的各种信息,也模仿着他们看到的好玩且刺激的动作和言语,模仿着他们自认为“勇敢的英雄”。他们没有阅历,也不懂得如何区分对与错,是与非;他们需要同伴,但不知如何正确交往;他们需要受人瞩目,但不知何种方式可以凸显自己的“勇敢”。   此时,陪伴孩子们成长的父母、长辈、老师就是他们耳濡目染、言传身教的榜样,从生活细节着手,从“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行为习惯养成开始,相信孩子们在不断栽培、修枝、除虫后,会长成参天大树。   怎么样的帮助更有用?   近日在课堂上,我想带着孩子们一起学习“攀登英语”阅读系列丛书第五级中的故事《This is my father》(这是我的爸爸),故事讲述中爸爸是位消防员,可是他却十分胆小,不敢做这个,不敢做那个,这样的爸爸怎么会成为消防员的呢?小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对爸爸产生了种种误解,但到最后看到爸爸在救火现场的英勇表现而充满骄傲。   文中有这样一页内容,Yesterday, I had a fight with a classmate. My nose was bleeding. This morning when my father took me to school, we met the school bully. My father just smiled and said “Good morning.” Can you believe it? Why didn’t he teach him a lesson?(昨天,我和同学打了一架,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