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权文化”的影像式表达.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父权文化”的影像式表达.doc

“父权文化”的影像式表达   摘 要:两千年的儒家文化使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而不是个人,同时衍生出了“父权”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结构,而父子关系也成为家庭中的主要伦理关系。本文将从李安导演的“父子三部曲”入手,具体分析“父权文化”的影像式表达。   关键词:“父权文化”;李安;推手;《喜宴》;《饮食男女》   1 传统文化中的“父权秩序”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单位,以男性家长为中心,以父权文化作为家庭伦理观的核心部分,以父与子的关系作为家庭单位中的主要伦理关系。同时,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地位的“父子”关系结构具有以下的文化特质:第一,父权秩序不可侵犯;第二,传宗接代;第三,孝顺父母,养奉天年。   弗洛伊德曾将男孩子对父亲的既依赖又敌对仇视的复杂心理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即儿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对与自己争夺母爱的父亲产生敌对心理。但这种心理由于自己在体力、智力、能力等各方面的缺失,而不得不遵从父亲。但儿子也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与父亲相似的价值观与信仰,形成与父亲类似的行事与沟通方式,并成为下一个父权维护者。   2 “父亲三部曲”对“父权文化”的解读   “父亲三部曲”是李安对家庭伦理中父子之道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后的结果,影片中的父子关系并不是一直和谐完美的,而与相对平静的表面相反,是充满矛盾与冲突的。每个人都是冲突的携带者,同时也是戏剧的产生者。   2.1 “父亲三部曲”中父亲原型的溯源   “父亲”这一形象在李安电影中是贯穿始终的,从早期的“父亲三部曲”到《卧虎藏龙》和《色戒》等,李安的许多电影中都存在着父亲的显性或隐性形象。李安的家庭是一个非常注重传统礼仪的台湾家庭,父亲在家中占有绝对的权威与话语权,父亲从小对李安就有严格的要求和苛刻的家教。父亲期望他能够像普通大众一样走“正途”,以后能够“读书做官”和“金榜题名”,而选择了戏剧的李安却让父亲格外生气,认为李安走上了“歪门邪道”。他既无法背叛自我走向别人所指出的道路,也因无法传承传统文化而深感愧疚。而这一切恰恰成为他影片最真实也最能打动人心的素材,李安更称是父亲成就了他的电影,在其电影中我们经常可体会到这种颇为微妙的父子关系。由此也影响他创作影片时思考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伦理观念,一个是文化传承。   2.2 《推手》中对父权的探索与怀疑   电影《推手》是李安从“家庭妇男”转型导演工作的处女作,此片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关系都非常简单。父亲老朱是一位太极拳大师,退休后被儿子朱晓生接到了美国一起生活,本想一家团聚安享晚年,却不料他的到来干扰了儿子与外国儿媳的正常生活,引发了一系列家庭矛盾,到最后父亲无奈选择了离开,成全大家的安宁,搬到了老人公寓。   影片中的父亲内敛沉着,有杰出的太极推手功夫,写的一手好毛笔字,且对自己的人生哲学毫不怀疑。凌厉的眼神,整洁的习惯,让别人感受到了他身为父亲的权威。而儿子朱晓生对父亲的态度也是符合中国的父子之道的,虽然娶了外籍的夫人,在自己的家庭生活中也是完全西式的相处方式,但他对父亲的态度是完全中式的,仍是极为尊重也极为孝顺。为了孝顺父亲,将父亲接到美国,做了一切可能使父亲不会感到孤单的举动,努力调和妻子与父亲之间的矛盾。然而,妻子与父亲三番两次的冲突以及父亲的两次出走,都让晓生渐渐觉得有心无力,妻子与他争吵的次数越来越多,使他感觉非常痛苦无助。   在父亲第二次离家出走后,晓生踏上了寻父的历程,在找到父亲的监狱中他跪在父亲面前伤心地忏悔。这时的朱晓生已经不是那个被西化的人了,他仍是一个被中国传统父子思想所影响的代表者。子女长大后必须遵从孝道,赡养父母的思想仍旧占据着他思维的中心。   2.3 《喜宴》中对父权的违背与妥协   电影《喜宴》中的父亲是一位师长,母亲贤惠善良,家中有独子伟同在美国纽约做商人,而且是一位同性恋者。父亲和母亲两人一直盼望着儿子能够为高家续上香火。父亲赴美参加儿子婚礼,让儿子不得不上演合约婚姻的戏码,以为骗过了父亲,让父母满意回国,就可以继续自己的生活。不料却失控在新婚夜假戏真做,并且女方有了高家的香火。而为了保住这一脉香火,明知一切的父亲竟反过来装聋作哑欺骗儿子,只为有人能为高家传宗接代。   电影《喜宴》的重心没有落到爱情,而是落到了父子亲情上,也体现了李安最想表达的还是传统文化中的父子之情。李安将目光对准了在现代社会中面临挑战的父权主义以及传统文化,传统的仁、义、礼在这部片子中都有所涉及,包括“传宗接代”的父权主义思想以及只有异性可以相恋的伦理观,父与子都面临着行为上和思想上的挑战。虽然最后大家都心知肚明,但谁也不打破最后一层纸,将含蓄的传统文化观念保存到了最后。如果伟同不能成为父亲,就没有儿子,那么父权秩序也就受到了冲击,所谓的父权也就根本不存在了,这是一种被传统思想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