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掀起欧洲并购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掀起欧洲并购潮.doc

中国企业掀起欧洲并购潮   中国人正带着钱袋来到欧洲,购买飞机场、机器人制造商企业、足球俱乐部等。一方面是欧洲对中国投资者“恐惧”与担忧,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借助并购,踏上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捷径。   自从中国企业收购了瑞典沃尔沃公司和德国工程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公司,双方都获得了良好发展。2016年中国企业在欧洲掀起了新一轮并购潮。6月6日苏宁收购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10月13日美的集团收购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国库卡,将增持库卡公司股份至94.55%……几乎所有欧洲久负盛名的领域和品牌都出现了中国并购者的身影,如倍耐力轮胎,先正达农药等等。   普华永道的报告称,前三季度中国内地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到671宗,几乎是去年全年交易数量的两倍,交易总额逾1600亿美元,其中单笔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大额交易逾30宗。   为什么中国的企业会瞄准欧洲的企业,欧洲的企业却也愿意被并购呢?   是产业结构互补,   还是资本泄洪?   中企在进行海外并购的,第一瞄准的目标往往是欧洲的企业,不管是中国化工集团计划收购先正达,还是美的公司收购德国机器人制造公司库卡,都是十分典型的例子,原因无他,那就是大量欧洲企业跟中国当下产业结构的巨大互补性。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红利已经逐渐到瓶颈,中国和欧洲的企业都需要进行升级转型,德国就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号召企业进行下一代的工业转型。   但据相关的产业人士表示,单凭欧盟自身的市场规模和产业结构并不能提供足够的利润去支撑起产业复杂程度比上一次工业革命要上几个数量级的工业规模,没有中国支持的“工业4.0”只能是一个残缺的“工业4.0”。不过,欧洲大量的“隐形冠军”企业在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积累了大量的制造经验和管理经验,这些东西都是1949年才开始工业化的中国所需要的,因为涉及到精密制造和配方比例的东西是很多欧洲企业在数百年的传承中积累下来的看家本领,如果中国企业能通过并购获取这些企业的“独门秘技”,将会节省下大量研发时间和少走不少弯路。   欧债危机后,欧洲国家一直在外部寻找新的增长点和驱动力,以助自身摆脱困境,欧洲公司的整体估值普遍偏低。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成为海外投资并购受到青睐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企业在欧洲进行并购活动,一方面为欧洲促进了就业,另一方面为欧洲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资金保障。   德国《每日镜报》称,中国人带着钱袋来到欧洲,购买垃圾处理厂、飞机场、机器人制造商企业、足球俱乐部、酒店集团等。欧洲对中国投资者“恐惧”和担忧的声音不绝于耳。认为欧洲成为了中国资本的“泄洪区”。   德国哈威公司老板卡尔?霍伊斯根却称:“欧洲对中国人的恐惧令我吃惊。”他认为,应积极看待欧洲和中国之间的资本交流,任何投资都推动融合。确实,2010年,中国民企吉利汽车从福特收购沃尔沃轿车业务,上演“蛇吞象”时,并没有太多人看好这桩跨国收购。如今,中国资本与欧洲技术的融合,不但沃尔沃早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吉利也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战略转型中的一匹黑马。   中国企业已经走到了产业升级阶段,需要在市场、技术和品牌方面迅速提升;而欧洲的产业发展也到了瓶颈期,欧洲企业需要资金,需要中国市场。   海外并购成为   产业转型升级的捷径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过程出现了三大趋势,值得关注。   一是行业的变化:从资源到技术。近几年间,“走出去”企业所在行业已经从传统能源、矿业一家独大的格局逐步转向制造业、消费品行业、TMT等多个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2015年,信息技术、制造业、消费品及医疗等行业并购交易已经占到了海外收购总交易额的61%,五年前这个比例只有10%。   二是目的地的变化:从亚非拉到欧美。相比于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中国企业越发青睐发达经济体中的成熟资产。在整体收购规模持续增长的背景下,对非洲、中东、拉丁美洲的企业收购占比有所下降,而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及欧洲)的企业收购的占比提升。2015年,中国企业对美国及欧洲企业的并购交易占总交易额的比例达到66%,而2010年该比例仅有32%。   三是收购主体的变化:从国企主导到民企主导。新兴产业中的民营企业快速崛起,对外投资热情高涨,逐步成为对外收购的主力军。从2003年开始,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国企海外收购交易额占比持续在70%以上。国企占比从2012年开始下降,2015年已经降至50%以下。   “跨境并购是一个明确趋势,如果说上市和非上市是企业间的一个代差,那么有没有开展并购、并购是否成功,将是未来上市公司之间差距的第二层代差。”中国并购公会浙江分会会长龚小林曾评价道。   受企业内在发展需求及宏观环境驱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近年风起云涌。从企业内在发展需求来看,中国经济整体增速的放缓使得越来越多的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