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农民画家的剪纸作品《童年歌谣》.docVIP

赏析农民画家的剪纸作品《童年歌谣》.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赏析农民画家的剪纸作品《童年歌谣》.doc

赏析农民画家的剪纸作品《童年歌谣》   摘 要:艺术作品的构思与技法在整个创作过程中至关重要。农民画家黄伟平在创作剪纸作品《童年歌谣》时,选用了灵水古村落群楼前的鱼塘与小丛林作为构思场景,巧妙运用了美学分割、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在赋予作品美感和生机的同时,引起受众情感共鸣,激发人们对于返璞归真的向往。   关键词:农民画家;剪纸作品;创作构思与技法   2015年初,惠州市技师学院与多年从事龙门农民画创作的黄伟平先生合作,在学院设立“中国龙门农民画工作室”,把龙门农民画别具一格的民间工艺、创作风格及元素,植入教学设计中,使农民画走进课堂。笔者十分重视对学生创作思路的培养,从画面脚本的构建到构图训练及线条规范,再到剖析色彩及技法探究等步骤,都要求整个思路应反复实验、有迹可循。本文尝试以龙门农民画工作室的剪纸作品《童年歌谣》为范例,对其整个创作构思与技法进行全面的解析。   1 创作主题构想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源于一次写生,在途中笔者偶遇晋江灵源灵水古村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好一幅恬静宜人、安居乐业的山水画卷。当今高楼林立、时尚快捷的现代化都市生活唤起人们对居住环境与思想意境自然回归的迫切渴望,而灵水古村落惬意的慢节奏生活引发了艺术创作者对童年的追忆及感叹。作为晋江市著名侨乡之一,灵水古村落承载着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厝群修复及保护项目即将呈现社区新面貌的同时,依旧能保留儿时回忆中淳朴真实的温馨景致,由此创作《童年歌谣》。   2 创作画面故事性构建   歌谣是人民口头创作,贴近生活的艺术展现形式,反映民众最真实的情感流露。《童年歌谣》剪纸作品选用了灵水古村落群楼前的鱼塘与小丛林作为场景,旁边的大白鹅嬉戏玩耍。在大树庇护下,小男孩雄纠纠气昂昂,抗着竹竿赶鹅群,正是纯净无瑕、无所畏惧的童心写照。整个画面真实不做作,场面亲切并夹着点点回忆,欢快中带着浓浓的田园气息,对故乡的眷恋与儿时生活的场景慢慢浮现。   3 形式美法则运用   3.1 构图   构图决定了剪纸画面的第一美观感受,科学地将分散的各类绘画元素构成一个艺术性较高的整体,可获得最佳的布局。《童年歌谣》剪纸作品运用了黄金分割上下式构图,并将男孩赶鹅与大树置于“+”字位置(图2),提升此处区域的视觉冲击力,起到突出及强化主题的作用。   3.2 节奏韵律   为了更好地体现平面化作品的空间感与运动感,《童年歌谣》剪纸作品在画面设计中,融入了几点增强画面效果的平面构成表现手法。   (1)重复与统一。画面中大树的叶子、丛林中的花朵均将单个元素进行重复。大树与丛林在写实形态中变化多端,而在画面中又不属于主体元素,倘若使用过多不同的造型,容易产生繁琐的视觉压力。简化并重复单个叶子及花朵元素,使得大树与丛林在黑白映衬下,构成饱满的整体,起到了和谐与统一画面的效果。   (2)点线面的处理。画面节奏感,可通过点线面元素进行有大有小、有疏有密、有明有暗的排列组合,为整个画面视觉感受注入旺盛生命力,俨然一副活跃于眼前的真实场景。在《童年歌谣》剪纸作品的画面中心,长条的树丛面中,花朵如同面中的点,时而紧凑时而疏松,并沿着一条隐形曲线作出排列,与小男孩轻快的步伐相呼应,加强了行走动作在纸面上带来的感官体验。作为剪纸作品,画面进行镂空,就形成了阳纹的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必须线线相断。在表现云与水面的方法上,采用了线条较细的简化祥云纹样,并作了疏密排列。曲线的排列渐变,构成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极具律动感。   (3)手法。《童年歌谣》是单色的剪纸作品,在其展示的可视化平面内,除了追求造型的完整,更注重结合多维空间及动态思维,将不同元素创造性地组织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衬托的作用。“衬”,体现了剪纸中的质朴求全心理和审美定式。例如,画面中,前景与后景在一个平面上出现,物象之间互不遮挡,互不重叠,既能看到眼前的小男孩与鹅群,又能完整地看到后面的鱼塘与群楼。根据画面高、宽、深之间的关系,借鉴了平面构成中重复、变异、渐变、密集、分割、空间构成、对比、平衡等构成手法,达到平衡画面、增强装饰韵味和提升作品整体观赏性的目的。   (4)笔触。与绘画作品不同,线条才是剪纸作品的笔触。剪纸线条讲究“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先将绘画中轮廓的线转换为形状的面,再通过镂空技法,组织归纳画面中点线面元素布局。线条的粗细流畅,转角的方圆走向,大大提升了剪纸作品的美感与工艺质量。在作品中,树干纹路与湖面涟漪刚柔并济;男孩轮廓与树丛实面矛盾对立;建筑群与背景树正负映衬。小男孩行走的林中小溪,则运用了层叠的鱼磷纹来塑造,弧线渐变排列,形成跳跃式韵律感,与溪面泛起的水波神似。   4 情感共鸣   剪纸作品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