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探讨.doc
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探讨
[摘 要] 目的:探讨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指征,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08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03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结果,总结治疗体会,分析手术时机与指征。结果:103例患者中,65例入院后即接受急诊手术,其中60例恢复良好,5例因术后脑梗死、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死亡;38例入院后行保守治疗,其中14例因病情恶化中转外科治疗,14例患者中,3例因病情恶化手术不及时死亡,3例术后第3~7 d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死亡,其余患者恢复尚可。随访14~62个月,103例患者中,77例恢复良好(痊愈、轻残),6例中残,7例重残,13例死亡。结论:掌握手术指征、早期实施手术治疗,是改善额叶脑挫裂伤预后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关键,必要时可放宽手术指征以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关键词] 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时机;手术指征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200(2016)06-018-03
DOI:10.11876/mimt201606007
额叶脑挫裂伤多由枕后部着力的减速性对冲伤引发,可继发额叶弥漫性损伤、脑组织广泛损伤,患者早期症状隐匿但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出现因高颅内压引发的中央疝,生命受到威胁[1]。手术干预是延缓病情进展、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但目前临床对于手术时机及术式的选择标准尚存在争议[2-3]。我们对103例额叶脑挫裂伤患者资料进行了总结,探讨额叶脑挫裂伤手术时机、手术指征。
1 临床资料
1.1 选取标准及排除标准
选取标准:1)有明确的致伤原因,经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额叶脑挫裂伤[4]。2)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双额叶开放性脑挫裂伤;2)合并严重感染或复合伤;3)合并失血性休克或其他部位严重损伤;4)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疾患;5)合并颅内其他部位、其他类型损伤;6)入院检查发现弥漫性脑肿胀、恶性颅内高压或脑疝。
1.2 一般资料
2008年4月―2016年4月符合上述标准的额叶脑挫裂伤患者共103例,年龄19~71岁,平均(32.91±2.86)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8 h,平均(4.07±1.28)h,损伤位置:左侧42例,右侧46例,双侧15例;致伤原因:车祸伤41例,坠落伤37例,其他25例。
1.3 临床表现
103例患者中,39例伤后立即昏迷,其中18例处于嗜睡状态,24例患者伤后未立即出现昏迷但2~4 h后进入昏迷状态;23例有烦躁不安表现,并伴有剧烈头痛或(和)恶心呕吐,11例出现肢体抽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布:3~5分9例,6~8分27例,9~12分50例,13~15分17例;瞳孔变化:单侧瞳孔散大35例,双侧瞳孔散大9例,双侧瞳孔缩小6例,无变化53例;合并症:硬膜外血肿19例,硬膜下血肿13例,额颞骨骨折18例,脑脊液漏10例,多发伤5例。
1.4 影像学表现
患者均接受急诊CT检查及动态CT复查。CT检查示:单侧或双侧额叶可见点片状高密度影或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影,内部混有点片状高密度影,部分患者可仅见大片状低密度影,伴或不伴硬膜外、硬膜下高密度影、额骨骨折及蛛网膜下腔薄层高密度影。患者颅内均存在血肿,血肿位于前额叶底部额叶内侧,血肿量10~16 mL,平均(11.93±2.04)mL,损伤位置脑室前角压迫明显且夹角增大呈钝角,中线结构包括无移位、极轻度移位(5 mm)、轻度移位(5 mm~1 cm)、明显移位(≥1 cm)4种类型,少数患者额角受压移位已超过双侧蝶骨嵴连线,并伴有环池、四叠体池受压,鞍上池变形等表现。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立即接受保守治疗,包括降低体温、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吸氧、防治并发症、营养支持等,若患者保守治疗期间病情恶化,或入院时即出现瞳孔散大、中线结构明显移位,则立即实施手术治疗,行单额或双额颅骨骨瓣减压切除及硬膜减压,缝合后切除病变组织、清除脑部血肿,彻底止血、严密修补硬脑膜,必要时予脑膜补片缝合,若患者术后未发生脑疝可保留未损伤侧脑组织骨瓣。
2.2 治疗结果
103例患者中,65例入院后即接受急诊手术,其中60例恢复良好,5例因术后脑梗死、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死亡;38例入院后行保守治疗,其中14例因病情恶化中转外科治疗,14例患者中,3例因病情恶化手术不及时死亡,3例术后第3~7 d发生大面积脑梗死死亡,其余患者恢复尚可。随访14~62个月,根据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其预后质量:痊愈:5分;轻残:4分;重残:3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