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龚扇传人龚倩:手艺人不可能大富大贵.doc
龚扇传人龚倩:手艺人不可能大富大贵
自贡市贡井区艾叶镇,街上罕见行人,偶尔能听见几声鸡犬叫,气氛又迅速归于宁静。
推开“天宫堂”的大门,竹子的清香扑面而来。龚倩站在青石板台阶上挥挥手,一只黑色的幼年杜宾犬在院坝里好奇地张望。
她是龚扇的第五代传人,35岁。蓝底白花的粗布围裙下面,是一身花边连衣裙。“不好意思啊,脚上还穿着拖鞋呢,做活路的都这样。”浓郁的自贡口音脱口而出,眼睛笑成了两道弯。
龚倩的身后,三个工人正在撕竹子。这是制作龚扇必经的一道工序,他们都是龚倩手把手教出来的。
“天宫堂”的工匠之家
每个工作日,龚倩踏入“天宫堂”后,都脱下高跟鞋,换上一双平底拖鞋。
“天宫堂”是艾叶镇政府免费提供给龚倩创业的一处厂址――自贡市龚扇竹编工艺厂。仿古风格的院落内,藏着流传了五代人的手艺。
龚倩的双手生来秀气,修剪得一丝不苟的指甲下透着粉红,指间却贴着创可贴。她解释说撕竹子难免伤手。“所以创可贴在我们这儿是常备药品。”她打趣道。
“我做啥都是个急性子,除了坐下来编扇子的时候。” 她甚至尝试过绣十字绣――但绣了不到五分钟,就坐不住了。
而龚扇的制作,则比十字绣难了不止十倍。
和一般的竹编工艺品不同,龚扇是由0.01~0.02mm的极细竹丝编制而成,薄似蝉翼,晶莹剔透――而这要用到700~2000根的竹丝。扇面上的图案花纹,会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明暗变幻,同一把扇子,从正面、反面、左侧、右侧去看,都呈现不一样的美感。郭沫若第一次见到龚扇,误以为是素丝织锦,赞其“巧夺天工”。
现在,龚扇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龚倩则是一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龚扇的制作过程,到现在还没有一步可以用机器代替;从选料制丝到编织成品,都是全手工操作而成,其间需要使用专门的工具,凝神屏息而作――喘一口粗气、打一个喷嚏,都可能让上千条细丝乱作一团;若是一个地方编错了或是编得不够好,就要从已经完成的进度里撤下其中的一根竹丝,再将新的竹丝重新编进去。
一把扇子通常要经历60天以上的编织。“每一步都要经过成千上百次的练习。”回想起幼年经历的训练,龚倩仍感觉历历在目。自8岁开始,龚扇就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
龚倩似乎从小就比别的孩子更坐得住。在她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埋头编织的时候,她就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或是拿一些竹丝余料,自己琢磨着编些小玩具。“父亲并不是那种很严厉的人,我小时候也没挨过什么打骂。”
交谈中,她总是用“自然而然”来形容自己走上这条路的过程。16岁那年,龚倩的父亲因病去世。那时,她已编织出成名作《芭蕉侍女》。临终前,父亲把女儿叫到跟前,叮嘱她一定要把龚扇传承下去。
“她身上有种同龄人少有的沉静和淡泊。只有足够专注,才能把这件事做好。”自贡市文化局公共文化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科长刘高婷关注龚扇三年,时常为龚倩协调和争取一些龚扇传承和保护方面的资源。在她的印象中,龚倩为人直率简单,属于“心态极好”的那一类人。
在刘高婷接触的手工艺者里,不乏浮躁之辈。“有的人想借着一些祖传的手艺,或是打着传统文化的名义来捞些实际好处,而龚倩对祖传手艺的感情,纯粹得少见。”
但龚倩觉得自己做的也并非什么“了不得的事”。“有了龚扇之后,我们家就一直都是工匠之家。”她说。在过去,龚家的人在家里编扇子,客人从家里把扇子取走;到了龚倩这里,她和工人在“天宫堂”里编扇子,然后拿到店里卖。“这些事的本质,和我祖辈做的都一样。”
不动声色的坚守
龚扇最初是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的。从第三代开始,龚扇也传外姓;从第四代开始,龚扇也传了女。
龚倩厂里的工人清一色的女性,但都不姓龚。2001年,19岁的龚倩辞去自贡市工艺美术公司国有职工的身份,在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创办了现在的这个厂。
刚刚办厂的时候,学员有50来个。现在,整个厂加上龚倩和她的母亲,也不超过8人。“这些年进进出出一共有一百多个人,大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都走了,有的天赋不够,有的缺乏耐心。现在留下的,都是真正喜欢龚扇的。”
龚扇制作的每一个步骤,都由龚倩传授给工人,只有最后一步“绷扇”除外。“绷扇”是龚家最核心的绝活,每一次都由龚倩亲自完成――即把扇面绷在扇框上,如果受力不均,就会前功尽弃。
在龚倩看来,学员们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流失也在意料之中。“尤其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让他们花几十天埋头做一把扇子,要比让他们在花花世界里玩乐、追逐名利难得多。”一个零基础的新手,至少要历经一年的培训,才能正式上手编织――很多人还没走到这一步,就已经放弃了。
“刚刚办厂的一两年,连着亏损。”龚倩回忆道,不过接着就迎来了柳暗花明。2003年底,市政府一次性拨款3万元给手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9月8日贵州省黔西南州州直遴选(事业单位考聘)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电缆敷设施工方案及安全措施完整.docx VIP
- 推荐系统之图神经网络推荐算法:Graph Collaborative Filtering:LightGCN算法深度解析.docx VIP
- 城区生态廊道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兴业证券-宏观策略-研究框架培训:资金面研究框架.pdf VIP
- 《现代食品原料学》第10章 水与食品原料的检验和标准.pptx VIP
-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度量测试题.docx VIP
- 1.2技术的性质(课件)-高中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1人教版.pptx VIP
- 改善铝蚀刻工艺腐蚀缺陷的方法及装置.pdf VIP
- HG_T 5959-2021 生化法处理废(污)水用碳源 乙酸钠.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