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弯折型偶极印刷标签天线设计
共平面波導饋入之雙L型單極雙頻天線
曾世賢1, 鄭建民1,陳柏森1,康良任1,蔡承凱1
1南台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
台南縣永康市南台街1號
m9630203@webmail.stut.edu.tw
摘要
本文是以共平面波導饋入設計雙頻天線,天線的主結構是左右各以一個上下相反曲折型結構,並製作於氧化鋁(Al2O3) 陶瓷基板上,我們調整上下相反曲折型結構與接地面的間距以達到良好的祖抗頻寬,本文實測頻段的第一共振模態為(2.30 ~ 2.49 GHz) BW=7.68% 反射損失23.3dB (2.36 GHz),第二共振模態為(5.51~6.10 GHz) BW=10.4% 反射損失 28.7dB (5.71 GHz),適合應用於無線區域網路(WLAN)的頻段上。
前言,,,,…等[1-3]。共平面波導具有好的阻抗匹配易與積體電路做整合、不用鑽孔等好處[4]。在次世代通訊領域中,要備有多頻段及高傳輸等功能[5]。在WLAN應用上有許多相關產品,天線的尺吋與簡單化能有效的達到成本低,高利潤的效果。本文設計雙頻單極天線,操作頻率在2.4GHz(2400 ~ 2484 MHz)與5.8 GHz (5725 ~ 5825 MHz)符合WLAN,最近這幾年大多數的研究都以單極天線居多,因為可以有效減少天線面積,在這些研究論文中均以不同的設計理念來達到雙
頻,設計出適用於WLAN 之雙頻天線,但是這些成功的例子均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整體體積太大,不符合市場的需求。本文,(Al2O3),(εr =9.8 ),(loss tangent≦0.001)等特性,因為有較高的介電常數,能使天線縮小化,且較低的介電損耗能夠使電磁波損耗控制在小範圍裡,增益較好,這都比FR4基板來的好。
天線設計
本文所提出的單極頻天線,,30×25 mm2,(εr =9.8 ),0.635mm的氧化鋁(Al2O3)陶瓷基板上。其數據如表一所示。
圖一 天線結構
表一 天線結構參數表
Unit : mm
L L1 L2 L3 L4 W 30 11 6 1 9.8 25 W1 W2 W3 S G h 11.4 6 2 1.4 0.4 0.635
結果,L4的距離,
圖二 改變L4參數之反射損失及頻率分佈圖
表二 頻寬比較表
L4
(mm) ?L
(GHz) BW of ?L
(GHz / %) ?H
(GHz) BW of ?H
(GHz / %) 7.8 2.42 0.31/12.81 5.32 0.53/9.96 8.8 2.40 0.32/13.33 5.36 0.49/9.14 9.8 2.36 0.34/14.41 5.71 0.61/10.53 10.8 2.34 0.32/13.68 5.88 0.61/10.37
從表二,L4=9.8mm時,S11結果,我們可以從表三看出在高頻時,模擬與實測的結果相當吻合,表示在具有高品質因素之基板,在高頻時擁有較低的損耗。圖四為輻射場型圖。
圖三 實測與模擬結果圖
表三 實測與模擬數據表
? ?L
(GHz) BW of ?L
(%) Simulated 2.36 14.41 Measured 2.39 7.68
?H
(GHz) BW of ?H
(%) Simulated 5.71 10.53 Measured 5.71 10.4
從圖五、圖六,能夠看的出來低頻電流較集中在中間,而高頻電流較集中在傳輸線上,如果想要微調第一個共振頻率或頻寬則上下移動左邊曲折型結構,而微調第二個共振頻率或頻寬則上下移動右邊曲折型結構。
(a) 2.36GHz E-plane
(b) 2.36GHz H-plane
(c) 5.71GHz E-plane
(d) 5.71GHz H-plane
圖四 雙頻單極天線場型
圖五 2.36GHz電流分佈圖
圖六 5.71GHz電流分佈圖
結論
本論文所設計的天線,以共平面波導(CPW)饋入的方式達到阻抗匹配良好,使用高介電係數氧化鋁 (Al2O3)陶瓷基板來縮小體積,且可以調整細微的間距來控制我們所需要的頻段,本論文實測頻帶為低頻 2.36GHz (2.30 ~ 2.49 GHz) 頻寬比為7.68 %而高頻5 .71GHz (5.51 ~ 6.10 GHz) 頻寬比為10.4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