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园建设指引
城镇片区规划设计:城市示范性公园建设指引
分类指引
1 景观绿化
(1) 示范性公园建设,必须有文化主线和公园主题,做到各有各的精彩,因此景观绿化应与文化主题相结合、与公园特色相结合、与地域特征相结合;
(2) 每个公园绿化提升,应至少大面积呈现一处植物景观特色,如果林特色、成片的色彩景观特色、观赏花卉主题特色等;
(3) 公园绿化提升,切实做到生物多样化,丰富物种,可开辟引种驯化的单独小片区域,为城市绿化中的引种驯化积累经验;
(4) 最大限度发挥植物的功能;如组织分隔空间、安全隔离等,降低围墙、栅栏等的使用频度,最大化发挥生态效益;
(5) 公园内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墙体应逐步发展垂直立体绿化;
(6) 在游人正常活动范围内,不应选用枝叶有硬刺或枝叶形状呈尖硬剑、刺状以及有浆果或分泌物坠地的植物种类;
(7) 引入“健康林”概念,选择植物挥发物有益于人体健康及慢性修复作用的品种;
(8) 乔、灌、草搭配,“绿、荫、花、香、美”并举,形成立体多层次,多色彩绿化景观;
(9) 儿童活动区域在树形,花色,叶色,习性等方面满足儿童心理特征,最好是具有满足触觉,味觉,视觉,嗅觉的植物材料,增加体验感受,认识自然的机会,寓教于学。
2 生态修复
(1) 对破坏性山体进行综合整治;稳定边坡,排除石壁安全隐患;改良或重新覆盖土壤,进行复垦种植,形成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2) 裸露采石场、破坏的垂直岩壁,必须采取工程技术措施,绿化裸岩、裸地、石壁等;
(3) 公园内植物物种单一,则必须进行模拟自然群落的生态修复;种植地域性乡土植物,引进一定模式的生态群落,提供基本的条件,使之自然演化,最后实现修复;
3 微地形改造
(1) 微地形改造是公园造景重要手法,也是遮掩不良景观的重要手法;
(2) 平地公园可通过微地形改造,丰富景观层次,塑造不同空间;山地公园可通过微地形改造,挖掘更多游赏空间,景观特色更为鲜明;
(3) 微地形改造应因地制宜,顺其自然;填挖结合,土方内部达成平衡。
(4) 微地形为自然山脉的人工意向凝缩,建造过程中应模拟自然山脉形态,处理好起伏、缓急和进退关系;
(5) 微地形改造应结合给排水系统综合考虑。
4 园路建设(含登山道)
(1) 园路的布局需根据地形、地貌、观赏景源的分布,合理布置;
(2) 充分尊重现状原始道路,并分析其合理性,加以充分利用;
(3) 园路建设考虑不同的行走难易程度,满足不同体力的人群合理选择,并形成环路;
(4) 外部机动车行交通禁止进入园内,停车在主次入口解决;停车场应根据规范要求及周边现状条件,考虑适当放宽指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机动车数量现状;
(5) 内部主园路建设标准、红线宽度不应过大,满足消防车、电瓶车通行即可。
(6) 设置健康指示牌,居民可根据个人体重、行走时间测算卡路里消耗量。
(7) 次园路及登山道铺装材料应多样化,面积较大公园园路需设置生物通道。
5 安全防火
(1) 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2) 消防用水储备,结合公园水系统、水景观建设;
(3) 面积较大的山地公园沿山脊线布置防火林带;防火瞭望塔与观景台结合。
6 标识系统
(1) 公园的标识系统必须融入文化主题和公园特色,其符号、材质、颜色、尺度都应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2) 公园内方向性指示牌与地图指引需综合使用;
(3) 区级公园、市级五星级标准的公园,标识系统应中英文对照;且满足残障人士的使用需求;
(4) 公园的标识系统可结合地面铺装设计,增加游园的趣味性及新鲜感;
(5) 儿童游玩区域的标识系统应在风格统一的前提下,增加变化,符合儿童的行为需要及科普教育需要。
7 灯光照明
(1) 灯光照明应实现分时、分段控制,降低能耗;
(2) 加强节能环保照明材料的使用,尝试使用夜晚自发光材料;
(3) 重要节点采用多种照明方式提升效果;但应考虑维护成本及人为破坏可能;
(4) 不应对古树名木或珍稀植物品种进行近距离照明;
(5) 水景观建设中,水面以下灯光照明少用、慎用;
(6) 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如登山道路边缘、安全防护地段的照明应加强。
8 服务配套
(1) 服务配套应综合、集约,倡导综合服务点设置,降低建设成本;
(2) 服务配套注重社会服务属性,盈利目的较强的配套设施需斟酌;
(3) 具有鲜明特色、文化主题的公园,可设置与主题相关的特色配套,如书画馆、奇石馆等,增加人气聚集,提供交流空间;
(4) 服务配套建设倡导可循环使用的材料,或对其它产业废弃物改造利用;
(5) 急救站可结合管理处综合考虑。
9 环卫设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