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白菜(教案)
谈白菜
李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文章行文思路的把握,了解“白菜辩证法”;通过解读其现实意义,认识“淡而持久”的哲理;以读促写,积累写作素材。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激活记忆库,实现写作素材的共享,加强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社会生活的反思,正确认识到立身行世要淡薄自然、求真务实、言行一致、德厚为先。
二、教学重点:理解由白菜引发的“淡而持久”的人生哲理
三、教学难点:加强对社会生活的反思意识
四、教学方法:品读研习、讨论交流
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白菜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物事,普通平凡,大家都吃过,请问味道如何?
白石老人的《白菜辣椒图》上题有“白菜菜之王”的字样,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他的《田园杂兴》中写到“拨雪挑来塌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说的是白菜味道比蜜藕更甜美,美食家苏轼也把白菜形容成“白菘似羔豚,冒土出熊蹯”,为何这些名家大师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白菜如此青睐。今天,我们就同李锐一同来谈白菜,借以走进白菜的精神世界。
(二)研读文本,梳理思路
1、圈划文章中心句。
(学生快速浏览)
明确:这就是白菜的辩证法: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淡而不厌,久而不倦。
这段话独句成段,从形式上就奠定了它的特殊地位。
(学生齐读)
2、研读1——5自然节
问:白菜乃寻常物件,在它身上怎么存在辩证法呢?作者是怎样得出这个辩证法的呢?
(学生圈划能表现作者行文思路的语句,并概括段意)
明确:从齐白石的“白菜辣椒图”引出,探究齐白石赞颂白菜为“菜之王”的原因,揭示白菜的优点,同“水”相类比,同“五味”相对比,强调白菜的性格“淡”乃一切味的本原。于是,自然清晰地引出了“淡薄才会浓厚,无味才会甘美,清淡、自然、平常才会淡而不厌,久而不倦”这一深刻的道理。
板书:引出话题——白菜的优点——白菜的性格(淡) ——辩证法
3、研读第7自然节
问:作者由“啖”品味出了白菜“淡”的品格,使我们对白菜有了深刻的认识,完成了对“白菜”这个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生哲理的揭示。但作者并未就此戛然而止,而是继续在“谈”,请问第7节“谈”什么?
板书:啖——淡——谈
(齐读第7节)
明确:交友之道:淡以成,甘以坏;
治国之道:言行一致,德厚为先,则遐迩复戴;花言巧语、哗众取宠,则不能长久。
(人际交往“淡以成”、“甘以坏”的道理;
国家政治清明与否将影响整个社会风尚,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要去虚辞,做好事,回归本色)
所以白菜的辩证法归纳起来,简单地说就是“因淡而能持久”。
(三)以读促写,积累素材
1、明确“淡”的内涵。
问:从第7小节来看,“淡”已经从白菜的性格上升为人的一种品格,乃至一种治国之道、一种社会风尚。我们应该将“淡”的内涵完善起来,请圈划出相关词语。
(学生圈划)
明确:“淡薄”、“无味”、“清淡”、“自然”、“平常”、“言行一致”、“德厚为先”等
2、举例阐述:古今中外“淡”情结。
问:苏轼说,“绚烂至极,归于平淡”,自古以来,“淡”就是人们心中一个难舍的情结,平淡、厚德、表里如一,蘊含无尽的真意,留存无数的佳话,而第七节恰恰缺少实例来支撑,我们能在资料库中找到这样的例子吗?(要求从四个方面列举实例,包括具体的人、事、表现)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文学艺术领域:(表现形式朴实、自然,意蕴深远)
学生1:陶渊明的《饮酒》:采菊见南山的悠然生活显示诗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学生2:朱自清的《背影》:“父亲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在我们脑中挥之不去,朴实的文字渲染出的是父子情深
学生3:中国的山水画:计白当黑,虚实相生,意境深远,“无笔墨处皆成妙境”的审美意趣的表现手法
学生4:音乐中的休止符号:此时无声胜有声,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交友之道:
学生1:俞伯牙与钟子期:虽身份地位悬殊,但共同的兴趣爱好,成就了知音佳话
学生2:管仲与鲍叔牙:鲍叔牙待人宽厚,注重朋友情意,悉心照顾朋友,了解朋友的长处
学生3:李白与杜甫:相互赠诗,互相挂念,对对方才华惺惺相惜
学生4:苏轼与黄庭坚:亦师亦友,仰慕才华
学生5:马克思与恩格斯:拥有共同的追求,伟大的理想,远大的目标
学生6:苏轼与王安石:虽政见不同,但惺惺相惜
处世之道:
学生1:玛丽·居里:难能可贵的是面对名利,能淡薄处之,才成就了跨越百年的美丽
学生2:庄周:曳尾于涂,淡泊名利,追求自由
学生3:陶渊明:淡泊名利,热爱田园的宁静悠然生活
学生4:比尔·盖茨:捐尽财产(580亿美元),不留后人(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学生5:托尔斯泰:朴素之美
治国之道:
学生1:商鞅变法:立木求信,言行一致,取得民众的信任
学生2: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轻赋税、免徭役、宽刑罚
学生3:对比秦始皇、《捕蛇者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