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当代澳大利亚文学.pdfVIP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当代澳大利亚文学.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当代澳大利亚文学.pdf

2006年第 3期 No.3,May 2006 外 国 语 JournalofForeign Languages 总第 163期 General Serial No.163 文章编号:1004—5139(2006)03—0059—09 中图分类号:161.065 文献标识码:A 后殖民主义语境下的当代澳大利亚文学 彭青龙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英语系,上海 200023) 摘 要:近20多年来,澳大利亚丈坛出现了白人丈化、移民文化和土著文化的 “多元文化狂欢”景象。 本文以彼得 ·凯里等代表性作家的小说为切入点,结合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多视角解读这一文学奇观, 从而彰显其深植于文本之中的政治隐喻。 关键词:殖民历史;白人文学;移民文学;土著文学;文化身份 Contemporary Australian Literature in Postcolonial Context PENG Qing—long (English Department,Shanghai Institute of Foreign Trade,Shanghai 200023,China) Abstract:Over the last twenty years,there has appeared “multicultural carnival”of white culture,immigrant culture,and aboriginal culture in Australian literary world.This paper,applying post—colonial cultural theories to novels of representative writers like Peter Carey’S,etc,is an attempt to interpret this unique literary phenomenon from various dimensions,revealing po litical metaphors embodied in texts. Key words:colonial history;white literature;immigran t literature;aboriginal literature;cultural identity 2O世纪 8O年代,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给 当代澳大利亚文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 震撼。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被重新唤起,悬而 未决的文化身份被重新书写,游离于文化边 缘、倍受歧视的移民族群奋起呐喊,被赶出家 园的土著居民似乎踏上了回家的征程。在后殖 民主义的语境下,澳大利亚小说界呈现出审视 殖民历史和民族叙事的回归,白人作家、移民 作家和土著作家凭借各自对历史和现实的思 考,创作出许多揭示当代澳大利亚人生存困境 的经典名著。本文以彼得 ·凯里等代表性作家 的小说为切入点,结合后殖民文化批评理论, 勾勒出一幅当代澳大利亚 “多元文化狂欢”的 生态景观,并通过历时性和共时性解读,彰显 其回归历史本真性、建构文化身份的政治隐 喻。 1.审视殖民历史、回归民族叙事的白人文学 对于被殖民者来说,殖民历史是不堪回首 的过去,民族叙事是一部充满辛酸的血泪史。 然而,历史是任何民族都无法绕过的,即 使是政治上获得独立的民族在建构不同于以 往的民族属性的时候,也难以摆脱对殖民主义 的依赖。虽然他们对于殖民主义的文化遗产保 持着高度警惕和批判的态度,着力建构一套一 眼就看得出是属于本土的,至少其表征是有别 于帝国意像的民族叙事,他们也无法完全清除 内化于被殖民者灵魂深处的文化价值观,无法 排解帝国长久铸造的劣等民族的自卑情结。这 就注定了 “去殖民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意 味着建构独立的民族叙事是一个浩瀚而艰巨 的工程。 建构 自我属性的民族叙事关键在于 “对一 个民族进行想象”和对帝国留下的文化遗产进 行彻底的清算。艾勒克·博埃默【1:211]认为: “民族是一种社会建构物,是一种在象征层面 的构成,而不是一种 自然的本质存在。它存在 于建设这个国家的人民的心底,存在于公民、 士兵、报纸的读者和学生等对它的体验和感 59 受。因此,任何一 个新的独立实体——也许有 人还要说,在争取独立过程的每一个新的阶段 一 一 都需要这个民族国家在人们的集体想象 中重新加以建构;或者说,让这种属性化作新 的象征形式。”但是,任何新的象征形式都不 可能完全脱离文化传统,即便是受殖民统治 “污染”的传统。这就要求民族主义者或具有 民族主义意识的文化工作者,尤其是作家,要 从 自己的文化源泉中汲取灵感,按照自己的需 要来再现其民族叙事,用小说投射出独立的自 我属性,重新创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