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兼谈文学的地域性.pdfVIP

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兼谈文学的地域性.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兼谈文学的地域性.pdf

学术月刊 2003.9 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兼谈文学的地域性 曾大兴 内容提要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分布格局、分布重心、分 布成因和分布规律问题。同时,文章提出了文学的地域性问题,认为它与文 学家的地理分布密切相关,应引起文学史研究的重视。 关 键 词 文学史 地域性 文学家 地理分布 作者曾大兴,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一 、 文学的地域性问题的提出 袁行霈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总绪论”在谈到“中国文学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时,提到了“地 域的不平衡”这一现象。该书指出:“所谓地域的不平衡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在不同的朝代,各 地文学的发展有盛衰的变化,呈现此盛彼衰、此衰彼盛的状况。”“二是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体孕 育生长,从而使一些文体带有不同的地方特色,至少在形成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如此。”Q)尽管 该书对于这个问题的论述显得非常简略,但我还是为此感到高兴。因为自从1905年刘师培先生发 表《南北学派不同论》②、1906年王国维先生发表《屈子文学之精神》之后@,直到20世纪90年代,除 了极少数专家(如金克木先生1986年发表《文艺的地域学研究设想》)外,八十多年间,似乎很少有 人就文学的地域性问题做过专题研究。 ①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总绪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② 刘师培:《南北学派不同论》.《国粹学报》1905年第3至第1O期。 ③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教育世界》总第1 40号。 · 88 · 八十多年的时间不能说短。为什么没有人来研究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这 个问题确实很复杂,既费时,又费力;二是受不正常的学术空气的影响。我们知道,建国以后的相当 长一段时间,地域性、地理环境这一类的问题,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谈地域性,谈地理环境,便有 “地理环境决定论”之嫌;而“地理环境决定论”,被看作唯心主义的观点。 只有在今天,在社会的学术文化空气相对自由的时候,在学术研究开始走向理性和成熟、开始 出现个性的时候,才会有人重提这个问题。这正是我在读到袁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的上述内 容时,为之高兴的原因。 二、文学史的未解之谜 以往的中国文学研究,大多只注重史的探索,而不注意其空间组合规律;只注重编年,而不注意 系地;只注重时代性和民族性的阐述,而不注意地域性或地域风格的考察。因而这种研究,往往是 一 维的,单向的,缺乏立体感和丰富性。事实上,历史总是在一定的空间中展开的。时间和空间,是 事物的两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地理是历史的舞台,历史即地理之骨相。读历史如忽略地理,便 失去其中许多精彩的真实的意义。”①文学研究如果只注重其时间关系(时代性),而忽略其空间关 系(地域性),就很难解答文学史上的许多谜团。譬如: 同是中国诗歌之源,为什么《诗经》和《楚辞》的文化意蕴和审美形态判然有别?同是汉赋名家, 为什么司马相如和扬雄的赋那样恢宏和瑰丽,而班固和张衡的赋却那样质朴和典雅?同是唐诗巨 擘,同样漫游大江南北,同样经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巨变,为什么李白的诗歌是那样的飘逸洒 脱,而杜甫的诗歌则是那样的沉郁顿挫?为什么在先秦、两汉、三国、西晋和隋唐时期,中国的文学 家总是北方多于南方,而在东晋、南北朝、宋、元、明、清时期,南方的文学家又大大地多于北方?为 什么在唐代还是默默无闻的江西文坛,在宋代却是那样的振聋发喷,不仅文学家的数量增加了十多 倍,而且名家辈出,佳作如林,俨然执了两宋文坛之牛耳?为什么领一代之风骚的宋词多情语、多艳 语、多妮子态?为什么在明代文坛的复古派与革新派这两大阵营中,复古派的领袖多为北方人(如 李梦阳、何景明、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谢榛、李攀龙),而革新派的领袖则多为南方人(如李 贽、袁中道、袁宏道、袁宗道、钟惺、谭元春)?类似这样的一些问题,仅仅用历史的方法是说不清楚 的,必须同时采用地理的方法,因为这些问题都涉及到人文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都涉及到文学的 地域性问题。 三、中国历代文学家的地理分布格局 中国文学的地域性,是一个客观事实,不是承认与不承认的问题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