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pdfVIP

20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pdf

外国文学研究 2001年第1期 2O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 舒 伟 丁素萍 内容提要:本文从分析当代美国儿童文学理论名著《永恒的魅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的 特点入手,探讨20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在70年代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者反应批评兴起的背景 下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全文由5部分组成。1.背景:精神分析学在美国;2.童话精神分析话 语;3.童话表现艺术——两分法:裂变与整合;4.童话接受美学;5.童话教育诗学。 关键词:精神分析 童话 读者反应论 教育诗学 2O世纪是西方文学发展史上理论探讨空前繁荣的时期。高度理论化的文学批评流派纷 呈,发展迅猛,成为一门宏大的与文学创作分庭抗礼,并驾齐驱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文学 科。这一现象在美国得到了最迅速和最集中的反响。V·利奇(Vincent I eitch)的《美国文学批 评:从3O年代到8O年代》一书对此作了比较清楚的综述。一方面,人们不禁为文学批评的迅猛 发展和广阔前景感到振奋,但另一方面,人们又难免对可能出现的过分理论化的趋向持谨慎态 度。我们既不能对此视而不见,拒之门外,也不能人云亦云,趋之若鹜。如何准确地认识和把握 当代美国文学批评的特点和态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当代美国儿童文 学理论名著《永恒的魅力:童话世界与童心世界》探讨2O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 阐释。 一 、 背景:精神分析学在美国 在美国,精神分析学发展为一门系统的心理分析学说在很大程度上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 理论在美国的传播有关。我们或许还记得当年在我国上演的美国影片《爱德华大夫》(Spell— bound)是如何以令人难忘的方式表现精神分析学如何应用于解决人物严重的变态心理障碍。 总的看,弗洛伊德学说在美国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09年弗洛伊德本人到美国讲学起直到2O年代初。这时美国批评家开始运 用精神分析学去分析经典作品中的文学形象,如E·琼斯(Ernest Jones)将哈姆莱特复仇的 “延宕”归结于主人公的俄狄浦斯情结,认为哈姆莱特通过其叔父克劳狄斯替代性地完成了杀 父娶母的业绩。 第二阶段从2O年代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许多美国心理学家和文学批评家对弗洛伊 德精神分析学产生兴趣。批评家们对美国经典作家的作品和创作过程进行心理分析,出现了一 批心理分析式的批评传记。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心理学家围绕儿童发展的“天性与培育” 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促使人们进一步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儿童发展、儿童文学创作以 及儿童文学批评等问题。 第三阶段从 6O年代初到 8O年代初。随着结构主义理论的兴起,尤其是法国的拉康 (Jacques Lacan)用结构主义理论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重新阐释以后,精神分析学更趋理论 ·1 23· 20世纪美国精神分析学对童话文学的新阐释 化,进而成为人们借以认识和把握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活动的范式和表述话语。至此,精神分 析学发生了一个显著的重要转变,其视角和重心从作品和作品内容转向形式结构和作品的读 者。这种变化导致了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者反应批评的兴起,它错综复杂地从包括文学现象学、 阐释学、结构主义、解构主义以及女权主义批评等学说在内的众多批评模式中表现出来。尽管 读者反应批评家们从来没有在统一的旗帜下开展活动,但他们都反对形式主义批评所侧重的 文本中心论,认为读者的行为不容忽视;在不否认批评关注的最终对象是文本这一前提下,认 为读者的行为与文本同等重要.有助于理解文学文本,所以读者的行为应当成为批评家关注和 评判的根据。从他们的批评实践上看,不少人致力于探讨认识论、语言、心理和社会等因素的作 用对于阅读行为以及“作者——读者”的交流所产生的影响。不管怎样,读者反应批评的意义在 于它带来了一个革命性的转变。批评家关注的视线从作品转到阅读行为,从作品创作转到理解 和交流,这无疑拓展了文学批评的研究领域,并且重新界定了意义和理解,意义和阐释的理论。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精神分析学派对传统民间文学和童话故事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重 新认识和重新阐释,其代表作就是本世纪70年代后期出版的儿童文学理论名著《永恒的魅力: 童话世界与童心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