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8课《与诸子登岘山》学案2.docVIP

2015-2016学年苏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8课《与诸子登岘山》学案2.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诸子登岘山》学案 学习目标: 1. 初步熟悉登临诗的特征及思想内容 2、掌握登临诗艺术手法 学习重点:作者是杜牧晚唐诗人。“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虽有报国之志,但不受重用,只能外出为官。当时代的衰颓和自身的怀才不遇使他感到无可奈何时,他也常常以自我旷放来寻求解脱,希望有一种闲适的生活和恬静的心境。在做州官时,喜欢与友人游山玩水,因此登临咏怀之作的笔下常常融合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总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张祜,杜牧的朋友,较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但由于受到当政者排挤,终不见用,流浪各地。这次张祜从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他们都是失路之人,惺惺相惜。1.古人作律诗讲究起承转合,谈谈第二联和第一联的承接关系。 答案 “江山留胜迹”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承“今”字。 2.试说说颔联在写景抒情方面的作用。 答案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3.试分析尾联“尚”字的表现力。 答案 “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①羊祜距今已过四百余年,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山上,其中人事变迁,朝代更替,变化多么巨大!②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效力,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碑俱传;而自己,却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自然令人更加伤感。 4.诗人为什么读羊公碑而泪下沾襟呢? 答案 当诗人慨叹于“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这一平常而残酷的真理,联想到自己的人生,至今仍是一介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会湮没无闻,读着“尚在”的“羊公碑”,不免悲从中来,“泪沾襟”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 李 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1)诗的首联开门见山,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案 整首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提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 (2)中间两联作者描写了一位怎样的诗人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 描写了一位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隐逸诗人形象。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孟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逸,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舟中晓望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①,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②标。 注 ①利涉:意为宜于远航。②赤城:为东南名山天台山的山峰名。 (1)这首诗从内容上写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答案 一、二两联描绘了现实中拂晓扬帆、旅途开始、百舸争流、客商熙来攘往的景象,这是实写;后两联描绘了想像中天台石桥胜迹和赤城尖顶璀璨的美丽景象,这是虚写。 (2)“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联系诗歌内容具体说说该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 答案 ①想像和联想(虚实结合):由眼前出现的霞光而联想到映红天际的不是朝霞而是赤城山石发出的异彩,表现了诗人陶然神往的心情。②悬念迭出:“看”字了结首句“望”引起的东南名山的猜想的悬念,“疑”字显然又引起大约是“赤城”新的悬念,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传神地写出了旅途中对名山向往的心情。 第 3 页 共 3 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