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础夯实
1.《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 )
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
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
C.“播种五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
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
解析相传神农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发明者,“乃始教民播五谷”,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我们无法推测是否是神农最早发现百谷,故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百草”泛指农作物,故D项错误。
答案A
2.下面演进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
A.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经济结构的变化
D.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解析题干中的示意图反映的是从原始社会发明的骨耜到西汉时期的直犁再到唐朝发明的曲辕犁,这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农耕方式的变化,故选D项。
答案D
3.战国时期,人工施肥已受到广泛重视。孟子说:“凶年,粪其田而不足”。荀子认为:“掩地表亩,剌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由此可见( )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
C.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D.农民社会地位低下
解析题干先提出观点:人工施肥在战国受重视,接着引用孟子、荀子的话来证明此观点。孟子说,歉收之年,是因为施肥不够;荀子说,开垦荒地,锄草播种,多施肥,是农夫的本职工作。由此可见,战国的农业生产非常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
答案B
4.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的《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中国的比例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古代中国( )
A.农业科技在世界上最发达
B.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C.自然环境最优越
D.铁犁牛耕技术最高
解析在古代中国,提高粮食产量主要是靠精耕细作,故选B项。
答案B
5.目前出土的汉代牛耕画像石有多幅。其分布如下:
出土省份 出土地点 陕西 米脂、绥德、西安碑林、陕北 山东 滕县宏道院、滕县黄家岭、邹城市面粉厂 山西 平陆枣园 内蒙古 和林格尔 江苏 泗洪重岗、遂宁双沟镇
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
B.山东的农耕技术在汉代最先进
C.汉代时,陕西是全国经济中心
D.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
解析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仅从牛耕画像石的分布情况看不出B、C两项;其出土地点集中在几个省份,不能说明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已经遍及全国,只能说明汉朝时牛耕的使用范围较广。
答案A
6.《后汉书》载:“建武初……诏征(任延)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阯,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以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解析依据材料中“不知牛耕”“教之垦辟”“百姓充给”等信息,可知精耕细作提高了农业产量,故选B项。A项中的“曲辕犁”出现在唐代,与《后汉书》不符,可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B
7.在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与水利工具的发展密切相关,水利工具是农业进步的基础,与图1相比,图2工具的进步之处在于( )
A.促进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B.既能灌溉又能排涝
C.灌溉时节省了人力
D.能够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解析图1、图2工具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灌溉工具桔槔、隋唐五代时期的灌溉工具高转筒车。其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利用人力,后者利用水力。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8.《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文所述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井渠 D.灵渠
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蜀守”“冰”“百姓飨其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材料描述的是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故选A项。
答案A
9.化繁为简是图示法教学的一大特点。下列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示意图,空缺方框中最可能是( )
A.精耕细作 B.个体农耕
C.集体劳作 D.自耕农经济
解析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处于早期农业阶段,这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主要靠人们的集体劳作进行生产,C项正确。A、B、D三项主要是封建时代农业的特征。
答案C
10.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一个主要劳力再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该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课件(49张).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1.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10.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13.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2.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3.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4.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5.ppt
-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三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件6.ppt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8课 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课件 20张).ppt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4课 宋明理学 学案.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3:第4课 宋明理学 作业.doc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课件(23张).ppt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课件(31张).ppt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2:第9课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件 24张).ppt
- 2016-2017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课件(35张).ppt
最近下载
- 慢性阻塞性肺病管理.pptx VIP
-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026版).doc VIP
- 江西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操作手册(项目端).docx
- 贵阳市2026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DaVinci-Resolve-Speed-Editor-达芬奇快编键盘操作说明.docx VIP
- 小学劳动教学课例《学做水果茶》教学设计.pdf VIP
- 科学计算语言Julia及MWORKS实践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检验科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及答案2025版.docx VIP
- DB15T 4010-2025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铁合金.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