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化学一轮习(考向探究+典例)第9讲 碳的多样性课件 鲁科版.ppt

高考化学一轮习(考向探究+典例)第9讲 碳的多样性课件 鲁科版.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化学一轮习(考向探究典例)第9讲碳的多样性课件鲁科版

? 探究考向二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 知 识 梳 理 ——   1.Na2CO3与NaHCO3的比较 返回目录 考向互动探究 第9讲 碳的多样性 白色粉末  纯碱、苏打 小苏打  细小白色晶体  易溶   可溶   较强   较弱  ? ? 等浓度的水 溶液的碱性 ? ? 水溶性 ? ? 色态 主要性质 ? ? 俗名 碳酸氢钠 碳酸钠 名称 返回目录 考向互动探究 第9讲 碳的多样性 ? 与H+反应 ? ? 稳定性 主要性质 碳酸氢钠 碳酸钠 名称 Na2CO3溶液和稀盐酸反 应可理解为分步反应: Na2CO3+HCl===NaHCO3 +NaCl、 NaHCO3+HCl===NaCl +H2O+CO2↑ NaHCO3溶液和稀盐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HCO3+HCl=== NaCl +CO2↑+H2O 稳定,但Na2CO3·10H2O 易风化 受热易分解 返回目录 考向互动探究 第9讲 碳的多样性 ? ? 相互转化 ? ? 主要用途 ? ? 与碱NaOH和 Ca(OH)2反应 主要性质 碳酸氢钠 碳酸钠 名称 化工原料、洗涤剂 食品发酵、 泡沫灭火剂  与NaOH和Ca(OH)2 均反应   与NaOH不反应, 但能与Ca(OH)2反应    返回目录 考向互动探究 第9讲 碳的多样性 盐酸 返回目录 第9讲 碳的多样性 考向互动探究 【触摸高考】 高考选项正误判断 返回目录 第9讲 碳的多样性 考向互动探究 返回目录 第9讲 碳的多样性 考向互动探究 —— 核心突破 ——   返回目录 第9讲 碳的多样性 考向互动探究 第9讲 碳的多样性 第10讲 氮的循环 第11讲 硫的转化 第12讲 海水中的元素 专题三 无机推断题的突破技巧 第三单元 自然界中的元素 返回目录    高考纵览 广东8、9、11(选择); 江苏2(选择);江苏16(解答) 北京9(选择);江苏4(选择)、6(选择); 安徽28(解答) 山东13(选择); 上海13(选择)、18(选择) 氮及其化合物 全国12(选择); 重庆7(选择); 江苏7(选择) 全国11(选择);海南9(选择); 广东8(选择) 福建9(选择);山东13(选择); 上海13(选择) 碳及其化合物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返回目录 高考纵览 课标全国7(选择);广东9(选择); 江苏7(选择); 山东30(解答) 安徽8(选择);江苏13(选择);天津5(选择) 上海24(解答); 重庆8(选择) 海水中的元素 福建10(选择); 广东12、22(选择);江苏5(选择);北京25(解答); 江苏18(解答) 海南3(选择);江苏3(选择);安徽8(选择);北京9(选择);课标全国12(选择);全国11(选择);天津5(选择) 上海13(选择); 山东30(解答); 广东33(解答) 氧、硫及其化合物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返回目录 高考纵览 课标全国26(解答);重庆7、10(选择);浙江8、13(选择);海南14(解答);广东7、12(选择) 重庆7(选择);江苏4(选择)、6(选择);课标全国12(选择) 安徽12(选择)、28(解答);山东30(解答);福建25(解答);上海22(选择) 铁及其化 合物 课标全国26(解答);海南6;江苏18(解答);四川26(解答) 安徽27(解答);福建23(解答) 安徽28(解答);上海24(解答) 氧化还原反 应的计算与 实验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返回目录 【教学建议】 对于非金属元素的考查,部分地区的高考中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磷的考查。从考点的变化情况来看,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其命题形式一般为实验探究、计算、推断等。预计今后的高考中,将会进一步注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的整体性和探究性,强化与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试题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验题和无机推断题的形式出现,以环保为主题设计问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使用建议 返回目录 1.本单元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即以具体物质推一般,以个别推整体。 2.要抓住“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充分体现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理论指导作用。 3.要充分体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作用。 4.本单元涉及的化学实验较多,要注意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的理解,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使用建议 返回目录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10课时完成,8课时用于在课堂上互动式完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