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 3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课时一 “顺乎世界之潮流” 右图是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鸦片战争失败,主张禁烟、抵抗侵略的林则徐成了“替罪羊”,被道光帝“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在别离家人之时,他挥毫写下了这一名句。林则徐不计个人恩怨、宠辱得失的博大胸襟和矢志不移的拳拳报国之心,让人肃然起敬。 尝试探究: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提出了哪些新的主张?他们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船坚炮利”使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他们开始抛弃传统的夜郎自大的陈腐观念,注目世界,关心时局认识到“经学难敌洋枪炮”,清王朝失败给国家、民族带来的屈辱,使他们去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尝试探究:在当时情况下,中国兴起了一股什么样的新思潮? 课程标准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课标分解 1.列举抵抗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思想主张、实 践及结果。 2.分析维新变法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3.明确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异同点。 “睁眼看世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材料反映出作者什么思想主张? 提示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的长处;抵抗西方侵略,战胜敌人,维护清朝统治。 1. 维新变法 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家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这位思想家属于哪个阶级什么派别?请概括其思想主张。 提示 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民权自由,但却以革命会引起“国家涂炭”,因而可知其反对革命,故应为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改良维新。 2. 走向共和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这里的“维新党”指的是维新派吗?为什么? 提示 不是。结合此段材料“维新党……意在作乱为自振之机。”“作乱”实质就是主张用革命来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故其指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 3. (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 (2)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生,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考点一 归纳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内容 (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使维新思想冲破重重阻挠,顽强地传播开来,形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4)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将“建立民国”确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经过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下图为邱炯的名为“为什么开不快”的漫画,形象地反映了晚清时期清政府向西方学习、追赶世界潮流的活动及结局。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 )。 【示范1】? 角度1 从中国近代前期学习西方的层次角度分析 A.清朝内部不同政治势力的内讧 B.清朝皇帝没有实权 C.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破坏 D.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解析 A、B、C三项虽都是失败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答案 D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大学士倭仁说:“天下之大,不患无才。如以天文、算学必须讲习,博采旁求,必有精其术者,何必夷人?何必师事夷人……正气为之不伸,邪氛因而弥炽。数年之后,不尽趋中国之众咸归于夷不止。”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47 材料二 李鸿章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25 【示范2】? 角度2 从向西方学习的历程角度突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倭仁的观点,归纳其所持观点的理由。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李鸿章的观点。 答案 (1)观点:不主张学习西方。理由:中国有人才;学习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1讲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9讲 醛、羧酸、酯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 第8单元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课件 鲁科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讲 认识有机化合物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3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8讲 卤代烃、醇、酚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7讲 常见的烃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5讲 离子反应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3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5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课件 浙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