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历史总复 第1单元 第2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经济政策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高考历史总复 第1单元 第2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经济政策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总复 第1单元 第2课时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经济政策名师精讲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5.有人认为:东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几乎同时出现,但是西欧很快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而中国的资本主义却长期处于萌芽状态。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 B.对外政策逐渐走向闭关 C.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重义轻利观念的束缚 解析:自然经济既是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源,也是实行闭关政策的经济原因,自然经济的长期存在是导致中国落伍的根本原因。 答案:A 视角四 关注多元史观? 中国古代社会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古代中国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要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自然经济阻碍了社会分工,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发展。这是造成近代中国落伍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尝试命题 【题点】 新史观——文明史观 6.中国曾经有过海洋文明,但是有意无意被淹没了,翻翻史书,除郑和外再没有航海家被史书立传。这种文化现象从文明史观的视角审视,源于(  ) A.中国是农耕文明的社会 B.受西方文明侵蚀的结果 C.中国地大物博,缺少开拓意识 D.“重农”比不过“重商”观念 解析: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根深蒂固,影响深远,重农思想封闭性严重,故选A项。 答案:A 【题点】 宋代的物质、精神文明 7.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C.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D.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时代的发展 解析:明清时期,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自由劳动市场,故C项不符合。 答案:C 真 题 精 选 演 练 题组一 1.(2012·浙江卷)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实行了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生产经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C 2.(2012·福建卷)《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是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项是在宋代,B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答案:C 3.(2012·江苏卷)以下关于“市”的材料中,最符合下图场景的是(  ) 《清明上河图》(局部) A.“……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 B.“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 C.“千竹夜市喧”;“蛮声喧夜市”。 D.“大街两边民户铺席……约十余里。” 解析:宋朝商业的发展打破了坊市的隔离;突破时间的限制,早市和夜市得到发展;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出现了草市。A项坊市的隔离仍然存在,B、C两项反映的是草市和夜市,与突破场景不符合,图片反映的是北宋开封城内商业的繁荣景象,因此选D项。 答案:D 4.(2012·安徽卷)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 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 解析:北宋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但与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分开的,B项错误;文娱场所多由私人经营,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坊是居民区,市是商业区,二者在功能上存在区别;“通晓不绝”的夜市说明“市”经营的时间被打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A项正确。 答案:A 5.(2012·天津卷)马可·波罗在描述中国某港口时说:“亚历山大或他港运载胡椒一船赴诸基督教国,乃至此刺桐港者,则有船舶百余。”“刺桐”是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