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 11百家争鸣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课时一 百家争鸣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 老子,临别时老子对他说:“聪明深察而 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 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 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 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 尝试探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又是如何影响后世的?先秦百家争鸣对中国主流思想有何影响? 孔子参见老子图 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课标分解 1.列举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及其主张。 2.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3.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孔子和早期儒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突出强调:“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孔子的哪一观点突出体现了上述规定? 提示 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 老庄之学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这种观点的是谁? 提示 老子。 2. 法家思想 《韩非子》:“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材料中韩非子提出了什么样的治国思想? 提示 用严刑峻法治国。 3. 墨家的主张 一般认为,墨家思想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阶层的墨家的哪些主张会受到小生产者的欢迎?为什么? 提示 (1)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寻求安定的社会环境,符合下层人民的利益。 (2)墨家节葬、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的主张,符合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及简朴的生活习惯。 4. 考点一 儒、道、法、墨等学派的主张及评价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百家争鸣的核心内容 派别 代表人物 主 张 评 价 道家 老子、庄子 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 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 派别 代表人物 主 张 评 价 儒家 孔子 “仁”“克己复礼” 缓和矛盾,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孟子 主张实行“仁政” 调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用自然、发展生产的朝气和信心 派别 代表人物 主 张 评 价 法家 韩非 主张加强君主专制,提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主张 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愿望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任人唯贤,提倡节俭 反映了广大小生产者要求和平、安定的愿望 右图是有人根据先秦某思想家 的政治言论画的一幅漫画。下列对这 位思想家思想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是基于新兴地主阶级立场的“仁政” 主张 B.是对统治阶级“虐民”、“扰民”的否定 C.反映了在治国问题上要顺应民心民意的主张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 从漫画中引文内容不难看出该思想属于老子的“无为”思想;故A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示范1】? 角度1 从老子及孔子思想主张的影响角度突破 角度2 从老子和孔子政治主张角度突破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为政》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使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老子政治主张上的异同。 答案 (1)相同: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都反对苛政。 (2)不同:孔子重“德”;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示范2】?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2)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考点二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意义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课程标准要求认识的内容 阅读下面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齐国的稷下学宫就是当时诸子荟萃、“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和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的中心,前后历时150年左右,孟子、荀子、李斯、韩非、屈原等都曾来稷下游说或进行学术访问,囊括了“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1讲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9讲 醛、羧酸、酯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 第8单元 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课件 鲁科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讲 认识有机化合物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3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8讲 卤代烃、醇、酚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7讲 常见的烃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5讲 离子反应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3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5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课件 浙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