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 3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件 人民版必修3
创新互动课堂 主要考点突破 热点考向示例 教材习题全解 课时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该是从李大钊开始的。他在1918年的《言治》季刊发表过《法俄革命之比较观》,这是他最早提到十月革命的一篇文章,为他把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奠定了基础。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 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开启了中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先河,他也由此成为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引路人。 尝试探究: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吸引中国当时的知识分子? 课程标准 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课标分解 1.列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 2.认识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该诗创作的背景是怎样的?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提示 创作背景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红”象征着革命;“北极”指的是苏俄,由此可知该诗创作背景。 1.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那(哪)一个不是火烧眉毛的紧急问题? ——以上材料均引自胡适《多研究些问题, 少谈些“主义”》 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在中国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解决?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胡适和李大钊各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 提示 存在。应解决。胡适试图用改良的办法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李大钊提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即用理想的主义根本解决问题。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 这种现象大约出现在何时,对“改造中国的新路径”有何影响? 提示 大约在五四运动时期。这时,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看到无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到民间去”启蒙宣传,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后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改造中国的“新路径”。 3. (1)先进知识分子著书立说,广泛传播。如李大钊先后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 (2)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如出版《共产党宣言》等著作。 (3)出版报刊杂志,宣传马列主义。如《新青年》、《共产党》、《劳动界》、《劳动者》和《工人周刊》等。 考点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途径 突破依据:本考点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点内容 (4)成立社团和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如:北京的“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上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组织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常举行演讲,宣传马克思主义等。 (5)进行论战,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如“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马克思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的主流,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有 ( )。 ①发表有关的宣传文章 ②胡适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演讲宣传 ③成立专门组织进行有计划的宣传 ④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进行论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及归纳能力。②不符合史实,胡适对于采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国持反对态度,他主张改良而不是革命,故排除②,①③④都是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方式。 答案 C 【示范1】? 角度1 从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方式角度突破 阅读下面材料: 我因为深觉得高谈主义的危险,所以我现在奉劝新舆论界的同志道:“请你们多提出一些问题,少谈一些纸上的主义。”……“主义”的大危险,就是能使人心满意足,自以为寻着包医百病的“根本解决”,从此用不着费心力去研究这个那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法了。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场论战?他们各自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双方的主要分歧是什么?这场论战有何影响? (2)这场论战的焦点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示范2】? 角度2 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基本史实角度突破 答案 (1)问题与主义的论战。胡适和李大钊。要不要用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社会问题。这场论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焦点:用何种方法解决中国问题。启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不会一帆风顺。 (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大大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觉悟,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爱国主义的开展。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大大增强了中国工人阶级斗争的信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讲 认识有机化合物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3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8讲 卤代烃、醇、酚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27讲 常见的烃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5讲 离子反应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3讲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5讲 综合实验与探究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6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3讲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课件 浙教版.ppt
- 高考化学一轮习方案 第4讲 氧化还原反应课件 浙教版.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