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论功行赏是否已经过时.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资料〉论功行赏是否已经过时

管理营销资源中心 / 论功行赏是否已经过时? 作者:Jonathan Day, Paul Mang, Ansgar Richter, John Roberts 来源: 《麦肯锡高层管理论丛》2002.4 欲使员工兼顾眼前绩效与未来新事业,企业必须改变组织文化,降低金钱诱因 长久以来,「论功行赏」俨然已成为管理者奉行不渝的金科玉律。在绩效评估制度的驱动之 下,这一代管理者的一举一动均与结果挂勾,因为这将是最终决定酬劳高低的指针,因此他 们莫不将「充分利用资产」的信念与作法发挥到淋漓尽致。但是,欲维系荣景于不坠,企业 除了充分利用现有资产之外,也必须努力创新。不过,大多数公司发现,想同时做到激励员 工提出新的商业构想,并提升现行业务的绩效,其实相当困难。 一般人直觉反应可能会认为,有效创新的人理当得到较高的报酬。但是我们研究的结果 却恰 好相反。说来令人惊讶,想说服员工同时致力于开发新商机及管理现行业务,其秘诀可能在 于减少论功行赏的作法。事实上,那些同时达成上述两项目标的公司,不是根本就不重视绩 效奖金,不然就是以一种更微妙、更淡化的态度加以运用。最重要的是,他们将这些目标融 入一种特殊的企业整体文化。在这些公司当中,员工觉得自身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休戚与共, 所以自然而然会为公司眼前及长期的福祉效力,就像在私人生活中为自己努力一样。按绩效 表现计酬的作法,在这类企业文化中可能仍扮演某种重要的角色,但充其量只是附带的推力, 并非主要的动力。 鼓励同时追求成长与绩效 除了少数特例之外,一般企业的奖励方案只会鼓励经理人全心执行现有的任务,或是开发及 实施新的业务构想,以刺激未来成长,但却非两者兼顾。大多数均是强调现行业务的绩效: 例如,零售业的奖金取决于销售量的高低,制造业则是将奖金与制造成本及数量连结。在这 些公司当中,达到绩效目标为第一要务,所以从事创新的时间所剩无几。正如一位任职于全 球性工业公司,心力交瘁的经理人所说:「公司很欢迎我们做些创新的玩意儿但必须在 晚上 11 点半以后!」 为求绩效表现,必须充分「剥削」既有能力,而促进未来成长则必须进行 「开创」实验,前 者是大家都很驾轻就熟的工作,远比后者容易评估,因此强调现行绩效的奖励制度,往往比 较普遍 。例如,如果公司想要激励业务代表卖出更多的商品或服务,那么只须纪录每个人的 成交笔数,并将非个人所能控制因素造成的差异(比如:各人责任区域内顾客总人数)加以 调整,再予计分,然后依此论功行赏。各人的努力程度与得分高低,通常有明显的关连,因 管理营销资源中心 / 此,在高分必有重赏的情况下,公司大可预期每个业务代表都会拼命工作。 但是,如果公司要求他们依据顾客多变的需求,提出新产品的点子,则各个业务代表的工作 成果衡量起来势必困难得多。这时候就不能只凭简单的计算,因为一个点子的真正价值可能 要花好几年时间才能真正评定。而且公司在进行计分调整时,也必须考虑到更多难以捉摸的 因素,例如:顾客是否愿意配合提供其偏好信息。由于这一切都难以量化,如果公司想有效 地运用正式的奖赏措施,势必要亦步亦趋地监督各个业务代表与顾客实际互动的状况。 而且,开创性极高的工作,例如生化研究,或情境规划,其绩效根本就无法衡量。有谁事先 就知道,哪些实验会产生有用的结果,或是哪些情境会产生有价值的远见?在某些状况下, 替代性的评估方法可以提供粗略的参考。例如,管理顾问往往必须与他人组成团队工作,因 此可运用「同侪观察法」,以评估彼此构思新点子的能力。但是,很少有哪个公司的绩效管 理制度,能精确评估员工执行成长取向任务的成果,就像他们评估现行业务的绩效一样。 有些公司试着规避评估开创性业务的难题,改为承诺一次性大笔奖金,奖励那些想出新点子, 而且事后商业化成功的员工。但是这些计画事实上很难实施。1964 年彼得罗伯兹(Peter Roberts)还是施乐百(Sears Roebuck)公司员工时,发明了创新的套筒板手(socket wrench)。 施乐百公司付了 1 万美元给当年年仅 18 岁的发明者,取得这项产品的专利权。当时对他来 说,这个数目已经相当可观。5 年后他控告施乐百公司,声称事实证明该工具拥有好几百万 美元的销售潜力,而该公司却故意低估。罗伯兹先是得到 8 百多万美元的赔偿,而在施乐百 公司上诉后,与该公司和解,至于和解金额则未公开。 由于开创性工作的绩效衡量不易,因此很难设计出足以有效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